[实用新型]一种曲柄摇杆式背向夹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7526.2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56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潘敏;苏飞宇;黄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柄 摇杆 背向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曲柄摇杆式背向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制造领域,夹紧装置的使用特别广泛,如对于尾立柱与侧围外板的搭接夹紧,该搭接处位于S形的近拐角处,如图1所示,现有的夹紧装置100,其包括第一压板11及铰接在所述第一压板11上的夹紧气缸12和第二压板13,该夹紧气缸12的活塞杆外端再铰连于所述第二压板13上。这样第二压板13即在夹紧气缸12的推动下转动夹持构件。这种夹紧装置100没有对焊接搭接边的夹紧作用,另外,尾立柱在重力作用下下垂,导致焊点不平整,焊接质量差,车身段尺寸差波动太大,降低整车的质量。按照生产的定位要求,需在拐角段图示三角形位置14增设一套定位夹紧机构。这样导致整个机构变得庞大复杂,在很多位置存在干涉焊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柄摇杆式背向夹紧装置,其采用双连杆控制第二压板的转动,从而钩住被夹紧件,有效的防止被夹件的下垂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曲柄摇杆式背向夹紧装置,其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还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压板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第二压板;在所述第二压板上固设有夹紧部;在所述第一压板上铰接有夹紧气缸,该夹紧气缸的活塞杆自由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连杆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板相连的第一铰接部及与所述第二压板相连的第二铰接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二连杆为S形,其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板相连的第三铰接部、与所述第二压板相连的第四铰接部及与所述活塞杆相连的第五铰接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夹紧气缸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板相连的第六铰接部,该第六铰接部位于所述夹紧气缸的气缸口附近位置。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第一压板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第六铰接部、第三铰接部和第一铰接部的安装点。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夹紧气缸经所述第五铰接部带动所述第二连杆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经所述第四铰接部带动连接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经所述第二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一起带动移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第一连杆的转动半径选用70mm,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半径选用45m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夹紧部为勾状。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勾状的端部设有折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连杆结构控制第二压板的运动,在第二压板上固定勾状夹持部,可以简单有效的钩住被夹件,起到夹紧固定的作用。同时,该钩状夹紧可以有效防止被夹件因重力作用的下垂现象。使用本背向夹紧装置即实现了S形被夹件的夹紧,节省了辅助夹紧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向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背向夹紧装置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背向夹紧装置设计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曲柄摇杆式背向夹紧装置200,其包括第一压板21和第二压板23;还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压板21的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5;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5的第二压板23;在所述第二压板23上固设有夹紧部26;在所述第一压板21上铰接有夹紧气缸22,该夹紧气缸22的活塞杆自由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25的端部。
所述第一连杆24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板21相连的第一铰接部241及与所述第二压板23相连的第二铰接部242。所述第二连杆25为S形,其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板21相连的第三铰接部251、与所述第二压板23相连的第四铰接部252及与所述活塞杆222相连的第五铰接部253。所述夹紧气缸22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板21相连的第六铰接部221,该第六铰接部221位于所述夹紧气缸22的气缸口附近位置。在所述第一压板21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第六铰接部221、第三铰接部251和第一铰接部241的安装点。所述夹紧气缸22经所述第五铰接部253带动所述第二连杆25转动,所述第二连杆25经所述第四铰接部252带动连接所述第二压板23;所述第二压板23经所述第二铰接部242和第四铰接部252一起带动移动。在第二压板23上固定的夹紧部26为勾状,并在该勾状端部设有折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7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