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2309.2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36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唐菁杰;范忠良;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H03K17/6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217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送风 控制系统 | ||
1、一种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一第一送风信号接所述第一开关,一电平信号接所述第二开关,一第二送风信号接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相连,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相连,所述第三开关输出一输出信号;所述第一送风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通断,所述电平信号及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二送风信号及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的通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信号接一储电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电器为电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送风信号通过一第三二极管,得到第二送风信号,第一送风信号通过一电容接地,第二送风信号通过所述储电器接地。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若第一送风信号有效,则储电器充电,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关断,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所产生的输出信号为周期脉冲,控制后续电路送风;若第一送风信号无效,电平信号有效,则所述第一开关关断,第二开关导通,储电器放电,延迟所述第三开关从导通变为关断的时间,所述第三开关从导通变为关断的瞬间,所述输出信号产生一瞬时脉冲,控制后续电路继续送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一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为一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为一第三三极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送风信号接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送风信号接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亦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送风信号接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电平信号接入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所述输出信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送风信号通过电阻R40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0的基极,电阻R41一端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45与电阻R43的一端均接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电阻R45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阻R43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信号第二送风信号亦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电阻R46与电阻R47的一端均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阻R4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6的另一端接一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信号电平;电阻R42的一端与一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均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阻R4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接信号输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三开关,均为MOS管或为MOS管与三极管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23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柜式空调器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供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