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的连接节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7126.X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61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章谊;陈海东;凌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29/045;E21D11/38;E21D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 玮 |
地址: | 20012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顶板 基坑 底板 连接 节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地下结构的连接节点结构,且特别是一种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的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隧道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网络,地下隧道网络在有些大城市的局部地区已相当密集,两层以上隧道在地下相互交错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此外,由于施工进度的考虑,地铁隧道与地铁站以及地面建筑的同时施工的情况也多有存在。两个相邻工程间的结构节点也越来越复杂复杂,对于节点的受力及防水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比如在上海打浦桥地区的打浦桥车站与卢湾区55街坊工程中,相邻工程间的结构节点较多且位置复杂,相邻工程间的连接节点易由于受力不同而出现差异沉降,进而有出现渗漏的危险。
因此,在建两个或多个相邻建筑工程之间的连接节点的处理在现今建筑工程领域中越来越重要。
目前,对于两个相邻工程间结构连接节点的处理技术一般是先进行防水处理,接着在绑扎结构钢筋时将各自结构中的钢筋锚入对应结构之中,最后再浇捣混凝土,以保证连接节点的整体性。而此种处理可能会产生以下缺点:
1、相邻结构间钢筋互锚,若在结构完成后结构间的沉降量不同在连接节点处就极易产生差异沉降,造成结构损坏;
2、连接节点处由于钢筋过多,在同一钢筋截面上接头率很难满足规范要求;
3、在结构连接处由于受力复杂,普通的钢筋互锚容易造成结构间受力不均产生变形;
4、在结构连接处由于受力复杂,往往变形也会很大,因此节点处的防水处理难度较大,易产生渗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设置于所述地铁站与所述基坑间;第一传力块设置于所述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的相邻结构的下方,且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地铁站一侧相邻接;第二传力块设置于所述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的相邻结构的下方,且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基坑一侧相邻接;第一防水毯铺设于所述第一传力块外侧;第二防水毯铺设于所述第二传力块外侧;后浇带设置于所述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的连接处,其中,所述后浇带包括所述地铁站顶板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的空间,及所述基坑底板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的空间;地铁站顶板钢筋连接器和预留插筋交替布置于所述后浇带处;基坑底板钢筋连接器和预留插筋交替布置于所述后浇带处;止水带设置于所述后浇带施工缝处;混凝土浇捣固设于所述后浇带内并与地铁站顶板面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点结构可确保结构连接处即使发生差异沉降也不会使相邻的地铁站和基坑彼此影响,确保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连接节点的正常传力,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点结构还可确保结构连接处即使变形过大也不易产生渗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在后浇带处的钢筋预留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地下连续墙1设置于地铁站2与基坑间3。第一传力块4设置于地铁站顶板9与基坑底板10的相邻结构的下方,且与地下连续墙1的地铁站一侧相邻接;第二传力块5设置于地铁站顶板9与基坑底板10的相邻结构的下方,且与地下连续墙1的基坑一侧相邻接。第一传力块4和第二传力块5可为钢筋混凝土传力块,保证了结构间正常的传力。第一防水毯6铺设于第一传力块4外侧;第二防水毯7铺设于第二传力块5外侧。后浇带8设置于地铁站顶板9与基坑底板10的连接处。后浇带8包括地铁站顶板9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的空间,及基坑底板10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71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