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充电健身电动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9204.6 | 申请日: | 200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01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炯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M7/12;B60L11/18;B62M1/10;B62K19/00;B62M9/00;B62H1/00;B62K23/04;H02J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13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健身 电动车 | ||
1、一种自充电健身电动车,所述的自充电健身电动车包括前轮,带驱动电动机的后轮和后车架,操作手把、调速控制转柄、刹车把、调速器、蓄电池、传动组件、座凳、尾箱,其特征是前轮安装了测速发电机,车架是“V”型架,还具有功能控制转柄、操作控制器、充电控制器、蓄电池箱、减震器、支承脚架;具体结构是:带测速发电机的前轮安装在操作手把的前叉内用螺钉固定,操作手把与“V”型车架的一端焊接连接,带驱动电动机的后轮安装在后车架内,后车架与“V”型车架的底端侧面铰链连接,“V”型车架的另一端安装减震器,连接处安装座凳,减震器的另一端与后车架铰链连接,“V”型车架的平底部分焊接安装的转动筒体内安装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支承转动轴,转动轴上安装大链盘和脚踏板,大链盘上安装的链条与后轮轴上一侧安装的带棘爪小链轮连接,操作手把的左把上安装功能控制转柄和左刹车把,操作手把的右把上安装调速控制转柄和右刹车把,“V”型车架安装前位蓄电池箱和后位蓄电池箱,蓄电池放置在蓄电池箱内,操作控制器和充电控制器安装在“V”型车架上,挡风板和防尘罩用螺钉安装在“V”型车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电健身电动车,其特征是车架具有两种结构,一种车架结构采用两根圆钢管弯制成“V”型车架,“V”型车架一端的两根钢管切割斜口并列焊接在一起,“V”型车架的平底部分和另一端都保持一定距离,用小圆钢管多根焊接连接,“V”型车架的一端的两侧面加工安装挡风板的螺纹孔,加工安装蓄电池箱的螺纹孔,“V”型车架的一端的两侧面加工安装防尘罩的螺纹孔,平面上加工安装操作控制器、充电控制器的螺纹孔,“V”型车架平底部分焊接安装转动筒体,侧面焊接后车架安装铰链座;另一种车架采用圆钢管弯制成一段“V”型车架,与两个3毫米钢板焊接的带圆弧长方体形蓄电池箱并列焊接在一起,3毫米钢板焊接的带圆弧的长方体形控制箱与两个蓄电池箱并列焊接在一起,圆钢管弯制的一段“V”型车架的一端与控制箱的一端焊接,“V”型车架底部焊接安装转动筒体,侧面焊接后车架安装铰链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电健身电动车,其特征是传动组件由转动筒体、转动轴、大链轮、链条、滚动轴承、螺纹压盖、带棘爪小链轮、链条组成;转动筒体采用20号钢管加工成长圆柱形,两端加工安装滚动轴承的安装位,再加工一段左、右旋内螺纹。转动轴采用45号钢加工,两端中部安装滚动轴承的安装位,一端再加工一段安装脚踏板的键槽,另一端加工安装大链轮、脚踏板的键槽,螺纹压盖采用钢板分别加工成左、右旋外螺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电健身电动车,其特征是支承脚架由连接板和脚架组成;连接板为半圆弧形,半圆弧形上端加工安装孔,圆弧形上加工大于二分之一的弧形槽,脚架采用小角钢弯制成两根“L”形,“L”形上端加工安装孔,两根“L”形下端用小角钢焊接连接,中下部焊接加强小角钢与底端连接,脚架上的安装孔用铆钉活动铆接在二分之一的弧形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电健身电动车,其特征是功能控制转柄由转把、触点板组成;转把采用工程塑料压制成带圆盘的长圆筒形,圆盘上安装一个输入触点,触点板采用工程塑料压制成带圆盘的短圆筒形,圆盘上安装三个输出触点,装入带圆盘的长圆筒形内,输入触点连接蓄电池的正极,三路输出触点分别连接三路分压电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电健身电动车,其特征是蓄电池箱采用工程塑料分别制作成长方体形,底板上加工安装孔和安装两个铜制的接触电极,蓄电池箱盖采用工程塑料分别制作成长方体形,用铰链连接到蓄电池箱上;蓄电池盒采用工程塑料制作成长方体形,底板上安装两个铜制的弹性接触电极,蓄电池选用高性能蓄电池,装入蓄电池盒内,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两个弹性接触电极连接,蓄电池盒装入蓄电池箱内,用蓄电池箱盖盖住;后位蓄电池正极经驱动固态继电器J3触点连接调速器正极,后位蓄电池负极经驱动固态继电器J4触点与调速器负极连接,前位蓄电池正极经供电固态继电器J5触点连接后位蓄电池的负极,前位蓄电池负极经供电固态继电器J6触点连接驱动电动机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炯,未经陈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92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