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电筒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5501.3 | 申请日: | 200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5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恺龙 |
主分类号: | F21L4/02 | 分类号: | F21L4/02;F21V23/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手电筒,更进一步来说是既可以当手电筒用又可以当台灯用的多种功能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电筒,特别是可充电式手电筒,往往只有安装一用于照明的灯头组件,用于夜间行走或者在没电的情况下使用等。现在还没有出现多种功能的手电筒,故手电的功能单一不能实现多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种功能的、结构简单的手电筒。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手电筒,包括有壳体,在壳体内设有供电电池,在壳体的首端设有灯头组件,供电电池的供电电线连接到灯头组件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还设有一可作照明用的台灯组件,供电电池的供电电线连接到台灯组件的输入端。
如上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灯组件包括有台灯灯壳,在台灯灯壳内设有照明元件,台灯灯壳铰接在壳体尾端。
如上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尾端设有一铰接槽,在台灯灯壳上设有一铰接孔,一螺钉穿过铰接槽与铰接孔使台灯组件铰接在壳体上。
如上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在台灯灯壳上的铰接孔一侧端面设有复数个凸齿,在铰接槽上设有与凸齿相对应的齿圈,在齿圈外端设有一可使凸齿与齿圈上的齿合在一起的压缩弹簧。
如上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元件为LED灯。
如上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的供电电池放置在开口内,在开口上设有一将供电电池盖住的电池盖,所述台灯灯壳的底部在不使用时旋转折合在电池盖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其一、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上再设有一可作台灯用的台灯组件,使手电筒既可作为手电的照明用,也可作台灯用,在作为台灯用时,灯头组件还可以作为灯座用,使手电筒实现多种功能;其二、本实用新型的台灯组件铰接在壳体上,可使台灯组件方便打开和闭合;其三、台灯灯壳的铰接端上的凸齿和壳体上的齿圈相配合,使台灯组件可以比较稳定地固定在一定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台灯组件打开状态的立体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台灯组件打开状态的立体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手电筒,包括有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供电电池2,在壳体1的首端设有灯头组件3,该灯头组件3包括有照明用的电灯和连接线等,所述供电电池2的供电电线连接到灯头组件3的输入端,使供电电池2能向灯头组件3供电。
在壳体1上还设有一可作照明用的台灯组件4,所述台灯组件4包括有台灯灯壳41,在台灯灯壳41内设有照明元件45。所述供电电池2的供电电线连接到台灯组件4的输入端,供电电池2向台灯组件4供电,所述台灯灯壳4铰接在壳体1尾端。
在壳体1尾端设有一铰接槽11,在台灯灯壳41上设有一铰接孔42,一螺钉43穿过铰接槽11与铰接孔42使台灯组件4铰接在壳体1上。在台灯灯壳41上的铰接孔42一侧端面设有复数个凸齿44,在铰接槽11上设有与凸齿44相对应的齿圈12,在齿圈12外端设有一可使凸齿44与齿圈12上的齿合在一起的压缩弹簧13,由于压缩弹簧13的存在,使齿圈12和凸齿44上的齿始终合在一起,当要转动台灯组件4时,当转动所用的力能克服压缩弹簧13施加给齿圈12和凸齿44之间的摩擦力时,台灯组件4就能实现转动,反之就不能使台灯组件4转动。
在壳体1上开设有一开口14,所述的供电电池2放置在开口14内,在开口14上设有一将供电电池2盖住的电池盖5,这样还能很方便地更换供电电池2,本实施例中的供电电池2是可充电电池。所述台灯灯壳41的底部在不使用时旋转折合在电池盖5上,这时外表上看来跟普通的手电筒相差不多。所述照明元件45为LED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恺龙,未经张恺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5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