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3943.2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74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谭伟龙;唐明喜;熊铁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B62K19/30;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106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具有特殊横梁的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在提倡环保的今天,以其无污染、低能耗、低噪音等特点,深受大众推崇。如中国专利ZL200610157139.2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该技术方案中自行车车身、踏板、鞍座与车把都可以收缩,可充电电池和控制系统则隐藏在车架横梁内部,这样既大大减小控制部件受损害的几率,也使得电动自行车外表简洁美观且方便存放与携带。
但是这种电动自行车在工作或充电时,电池发热量大,会直接导致车体发热,而且下雨天雨水容易通过横梁折叠处进入控制装置,损坏控制线路,另外在行驶时,电池也很容易受到颠簸,导致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电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由自行车车体、电池、控制器、速度控制器、电机构成,速度控制器装于自行车手把上、电机设置于自行车车轮花鼓内,自行车车体中车架横梁为用折叠门连接的前段空心横梁与后段空心横梁,电池设置于前段空心横梁内,控制器设置于后段空心横梁内,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前段空心横梁内设有隔热防震材料,电池由隔热防震材料包裹后固定在前段空心横梁空腔内。
所述的折叠门上还设有密封盖前段空心横梁与后段空心横梁贴合面的被密封盖密封。所述的密封盖还可以为两个,分别装于前段空心横梁与后段空心横梁的横梁口上。
所述的密封盖还可以通过用密封软管取代。
所述的隔热防震材料为聚氨酯的制品。
所述的自行车车体中车架横梁两端设有横梁孔;横梁内设有连接控制器与电池的信号线;信号线可以通过横梁孔穿出;电机与控制器通过车尾信号线连接;速度控制器通过车头信号线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与速度控制器连接信号线为通过并线技术将3根信号线并线后的一根信号线。
所述电动自行车为可折叠电动自行车,自行车车体车把支撑管、自行车车体车架上设有折叠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隔热防震填充剂将电池包裹后固定在横梁空腔中,可以保证电池不受颠簸并且充电与供电时对车体没有影响。
2、通过横梁间折叠门上的密封盖,有效的隔离了空腔内空间与外界,有效保护空腔内部电池、控制器与控制线路。
3、通过并线技术处理的信号线,使得原本繁杂混乱的车头线变得简洁美观同时又方便整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横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电池1、控制器2、隔热防震材料3、密封盖4、车头信号线5、车尾信号线6、电机7、速度控制器8、前段空心横梁9、后段空心横梁10。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电动自行车由自行车车体、电池1、控制器2、速度控制器8、电机7构成,速度控制器8装于自行车手把上、电机7设置于自行车车轮花鼓内,自行车车体中车架横梁为用折叠门连接的两段式空心横梁,两段空心横梁分为前端空心横梁9与后段空心横梁10。电池1设置于前段空心横梁9内,电池1在前端空心横梁9内由隔热防震材料3包裹,隔热防震材料3除了起到隔热作用外,还可以用于固定电池1的作用。隔热防震材料3为聚安酯制品,如聚安酯泡沫、聚氨酯填缝剂或者聚氨酯发泡剂等。前段空心横梁9与后段空心横梁10之间设有的折叠门上设有密封盖4,密封盖4在自行车使用中使折叠门内与外界密封隔离,密封盖4与两段横梁的横梁口大小相适应,在前后横梁口上各装有一个,可完全封死横梁口,电动自行车使用时,可以避免其他杂物尤其是雨水等液体进入电池1或控制器2中导致损坏。密封盖4还可以采用密封软管替代。控制器2与电池1通过信号线连接,电动自行车横梁上两端设有横梁孔,电机7安装于电动自行车后花鼓中,车尾信号线6通过横梁孔穿出后再与电机7连接,车把上的速度控制器8也通过横梁孔穿出的车头信号线5与控制器2连接。车头信号线5采用并线技术,将车头繁杂的信号线并为一根,既美观又方便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39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