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竖放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1069.5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81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郭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C13/08 | 分类号: | B66C1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15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将物体由水平状态转为竖直状态或由竖直状态转为水平状态的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与起重机相配合的起竖放倒装置。
背景技术
当需要将一些长方体或圆柱体形状的物体由水平状态转为竖直状态或由竖直状态转为水平状态时,所采用简单的直接起竖方式是利用起重机起吊水平状态物体的一端,另一端由地面支撑,使其倾斜角度达到90°时即起竖完成;直接放倒时则是由起重机吊钩联接地面上垂直状态物体的上端,并侧向拉其上端,使其倾斜一定角度后再下放吊钩,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转为水平。
简单的直接起竖或放倒方式局限性很强,具有危险性,比如在海上环境起竖或放倒时由于舰船存在摇摆对操作更为不利。尤其是当物体由于结构或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直接起竖或放倒时,就需要设计起竖放倒装置。起竖放倒装置的通常方案是设计机械传动机构,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典型的方案类似于火炮炮管的俯仰机构;另外还可以采用液压传动的方式,典型的方案类似于起重机起重臂的俯仰。采用此类方案的起竖放倒装置,都具有复杂庞大的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及动力系统,而且还必需相应的电气控制系统,制造成本高,可靠性低,而且在进行起竖或放倒操作过程中,需要将与起竖放倒装置刚性固定或解脱,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可靠的与起重机配合的起竖放倒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托车和滑轨组成,滑轨与地基呈2°~5°夹角;托车包括俯仰座和运动车,俯仰座与运动车相连接,运动车放置在滑轨的滑道上。
上述的托车由俯仰座、回转座和运动车组成;俯仰座与回转座之间、回转座与运动车之间均通过轴承结构相连。
上述的俯仰座与回转座之间、回转座与运动车之间均通过滚动轴承结构相连。
上述的俯仰座与回转座之间、回转座与运动车之间均通过滑动轴承结构相连。
上述的俯仰座包括长支撑板和短支撑板,长支撑板和短支撑板连接构成长方形框体。
滑轨上设有前端支撑。
滑轨上还设有限位座。
上述的滑轨与地基呈2°夹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没有复杂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回转座,可随物体的摆动做回转运动,因而特别应用于在海上环境中在舰船上做起竖放倒动作。另外在两种状态转换前后,物体与起竖/放倒装置之间不需要刚性联接或固定,减少了人工操作干预,整个转换过程极为流畅,又有效保证了人员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托车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托车俯仰座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起竖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放倒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托车1和滑轨2组成。上述的托车1包括俯仰座5和运动车7,俯仰座5与运动车7相连接,运动车7放置在滑轨2的滑道上,并可沿滑轨2上行或下行移动,且滑轨2与地基呈2°~5°夹角,方便移动的顺畅。其中,滑轨2与地基所呈的角度,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设定,可以为1°、2°、3°、4°、5°中的任意一种。在调整滑轨2的角度时,只需调整滑轨2下端的支撑腿的高度即可。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滑轨2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座4,且在滑轨2的高端设置前端支撑3。在起始时,托车1被低端的限位座4阻挡在滑轨2的低端。
由于在海上工作时被起竖的物体会做摆动运动,所以为适应海上的工作环境,托车1由俯仰座5、回转座6和运动车7组成,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俯仰座5与回转座6之间、回转座6与运动车7之间通过轴承结构相连。上述的轴承结构可以为滚动轴承结构,还可以为滑动轴承结构,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如图2所示,俯仰座5与回转座6之间通过俯仰轴承11相连。回转座6与运动小车7之间通过底部回转轴承10相连。本实施例中的俯仰轴承11与回转轴承10皆采用滑动轴承。运动车7的滚轮轴9上装有4个滚轮8。这样,托车1通过底部运动车7可沿滑轨2上行或下行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10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