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铁路罐车罐体下部的整体式导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41054.7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2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军;林量才;汤楚强;王剑;石峰;周乐;李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88/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212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铁路 罐车 下部 整体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罐车的罐体配件,具体地指一种用于铁路罐车罐体下部的整体式导流板。
背景技术
铁路罐车是铁路上专用于运输液体产品的车辆。一般在运装一些腐蚀性液体的时候,为了防止腐蚀性液体对罐体和在罐体下部的其它设备造成侵害,在罐体下部靠近中轴平面的两侧通常设置有用于引导腐蚀性液体的导流板。目前,通用的导流板大多由矩形板和起支撑作用的角钢组成,装配时先将角钢焊接在铁路罐车的罐体上,再将矩形板焊接在角钢上。这样,矩形板和角钢之间需要组焊或分别焊接,不仅焊接工艺复杂、加工难度系数高、工人操作费时费力、制作成本增高,而且受长时间高热焊接变形的影响,部件焊后的翘曲程度较大,连接的稳定性较差、外观也没有美感。尤其是由于各分散部件组焊后的变形,容易引起腐蚀液体在罐体上残留,对罐体造成永久性腐蚀损害,从而缩短了罐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外形流畅、不易变形,且能够改善导流效果、防止腐蚀性液体侵害的用于铁路罐车罐体下部的整体式导流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铁路罐车罐体下部的整体式导流板,安装在罐体下部靠近中轴平面的两侧。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导流板具有由板材压型折弯成横截面呈∠形的整体结构,包括导流板长边和导流板短边,导流板长边和导流板短边之间的夹角β<90°,导流板短边的边端连接在罐体上,导流板长边与罐体径向相交形成对罐体下部起保护作用的引流遮板。
进一步地,上述导流板的纵向两端还设置有端档板,端档板的外边轮廓与导流板的∠形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端档板的设置可以封闭导流板的内侧空间,防止腐蚀性液体流入其内,确保罐体罐体下部不受腐蚀侵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导流板采用板材压型的整体式结构,不仅其结构简单可靠、可以简化焊接时的组焊工艺、直接将成型的导流板焊接在铁路罐车的罐体上,而且其外形完整流畅美观、可以极大地减少焊接过程中部件变形的概率,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导流效果,防止腐蚀性液体对罐体及附加设备的腐蚀毁损,降低铁路罐车的营运成本,延长铁路罐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铁路罐车罐体下部的整体式导流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整体式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整体式导流板的横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导流板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中所示用于铁路罐车罐体下部的整体式导流板,具有由耐候钢板压型折弯成横截面呈∠形整体结构的导流板1,包括导流板长边1a和导流板短边1b。导流板长边1a主要起引导腐蚀性液体下流的作用,导流板短边1b主要是起部件固定和定位作用。导流板长边1a和导流板短边1b的长度比应在2~4∶1的范围内。导流板长边1a和导流板短边1b之间的夹角β=50~80°,最好设计夹角β=60~70°,这种适当的倾斜角度有利于将腐蚀性液体向罐体3外侧引流。导流板长边1a和导流板短边1b之间最好采用圆角过渡结构,以便于压型折弯加工,同时减少尖角所带来的应力集中现象。在导流板1的纵向两端设置有端档板2,端档板2的外边轮廓与导流板1的∠形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可以使导流板1的内侧区域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阻止腐蚀性液体流入。
上述整体式导流板是对称安装在罐体3下部靠近中轴平面两侧的。组装时,先将导流板1的纵向两端用端档板2封好,形成一种V型槽状的长条体;再将导流板短边1b的边端稍微向下倾斜焊接在罐体3上,同时将导流板长边1a的边端也顺势焊接在罐体3上即可。此时,导流板长边1a与罐体3径向相交,形成对罐体3下部起保护作用的引流遮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410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装置
- 下一篇:电子零件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