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4475.0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来说涉及蓄电池组结构,更为具体来说,涉及作为动力源 搭载在车辆上的由锂离子电池构成的蓄电池组结构。
背景技术
关于以往的蓄电池组结构,举例来说,在日本特开平9-120808号公报 中公开了一种层叠密封式碱性蓄电池,该层叠密封式碱性蓄电池以质量轻 且具有高生产性,并且,使约束强度稳定强化,防止使用中的单电池的变 形,实现抑制性能降低为目的(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在层叠 的单电池的两端分别配设有端板。各端板的垂直侧壁面由具有带形状的多 个约束带连接固定。约束带为不锈钢钢板制。
另外,日本特开2006-24445号公报中公开了以长使用寿命且提高安全 性为目的的电池组(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电池组包含: 多个电池槽(電池電槽)、配置在多个电池槽的两端的约束板、为使约束 板之间的距离不变大而约束多个电池槽的约束杆。约束板螺纹固定在收纳 电池组的下壳体。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2-34332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以使约束蓄电池 时的作业容易为目的的蓄电池约束结构(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3中, 多个蓄电池被约束成一体、构成车辆搭载用的蓄电池组。蓄电池为例如镍 氢电池等。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蓄电池组结构中,由使在单电池的层叠方 向产生紧固力的约束带将多个单电池保持为一体,构成蓄电池组件。将该 蓄电池组件收纳于壳体,制作成蓄电池组时,要求将蓄电池相对于壳体牢 固固定。作为以此为目的的对策,考虑使用例如托架等别的部件将蓄电池 和壳体连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蓄电池组的部件数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且 相对于壳体固定蓄电池的蓄电池组结构。
依照本发明的蓄电池组结构具有:含有层叠的多个电池单元的蓄电池, 收纳蓄电池的壳体,使在蓄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产生紧固力并将多个蓄电 池单元保持为一体的约束部件。约束部件被固定于壳体。
若采用这样构成的蓄电池组结构,则可利用将多个蓄电池单元保持为 一体的约束部件,作为将蓄电池固定于壳体的部件。由此,能够在抑制部 件数量的增加的情况下将蓄电池固定于壳体。
另外,优选是约束部件由金属形成。若采用这样构成的蓄电池组结构, 则可以更牢固地将蓄电池固定于壳体。
另外,优选是壳体和约束部件由导电体形成。壳体电接地。采用这样 构成的蓄电池组结构,是设想当电解液从蓄电池泄漏等时、约束构件和蓄 电池发生短路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约束部件被固定于电接 地的壳体,因此可以防止触电。
另外,优选是壳体含有载置蓄电池的下壳体和以覆盖蓄电池的方式与 下壳体组合的上壳体。约束部件被固定于下壳体。若采用这样构成的蓄电 池组结构,则在蓄电池的组装工序时,可以在将蓄电池载置于下壳体的状 态下固定约束部件和下壳体。因此,可以提高蓄电池组装时的作业性。
另外,优选是蓄电池由锂离子电池构成。若采用这样构成的蓄电池组 结构,则可在内置了锂离子电池的蓄电池组、起到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效 果。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的情况 下相对于壳体固定蓄电池的蓄电池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组结构的蓄电池组的分 解组装图。
图2是表示沿图1中的II-II线的蓄电池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蓄电池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中蓄电池组结构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对于 同一或与其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组结构的蓄电池组的分 解组装图。图2是表示沿图1中的II-II线的蓄电池组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蓄电池组10搭载于以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 燃机和可充放电的蓄电池(二次电池)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蓄电池 组10搭载于车辆上的适当地方,例如搭载于车室内(座位下、控制箱 (console box,小物箱)内等)、行李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44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掺杂前的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