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的组合物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8698.4 | 申请日: | 200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S·巴斯卡兰;M·维施马拉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INDUS生物技术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2 | 分类号: | A61K31/702;A61K35/23;A61P25/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晓峰 |
地址: | 印度马哈*** | 国省代码: | 印度;IN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选择性 羟色胺 摄取 抑制 组合 及其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的新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 包含五环萜烯苷类和任选的赋形剂。本发明涉及制备用于5-羟色胺再 摄取抑制的来自天然来源的新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用于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的新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 该植物组合物在控制抑郁症,作为用于情绪提高的感觉化合物中的应 用和其它涉及5-羟色胺介导的作用的这类应用。
发明背景
5-羟色胺为神经递质并在许多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5-羟色胺 涉及与食物摄取相关的饱足感。5-羟色胺的这一功能可以用于治疗进 食障碍和相关的肥胖控制。5-羟色胺还涉及情绪提高并且赋予良好感 觉。这种生理学特性可以用于可以将它作为提高情绪和良好感觉的感 觉组分提供的应用。5-羟色胺最有意义的应用在于治疗生理紊乱,抑 郁症。这种神经递质提供控制如抑郁症这类疾病的主要优点。除此之 外,5-羟色胺还在胃排空中起作用。
就USA的NIMH(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而言,占人口9.5%的约1880万美国成年人患有抑 郁症。该病的经济成本极高。然而,无法估计人患病的成本。抑郁症 为侵害人体、情绪和思维的疾病。存在不同类型的抑郁症,如严重抑 郁,为严重程度较低类型的抑郁症的心境恶劣和特征在于周期性情绪、 特征在于不同的高(躁狂)和低(抑郁)的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为持续悲哀,焦虑或精神空虚,情感绝望,情 感内疚,无价值,活力降低,难以集中,失眠,进食过量,体重增加, 思维死亡,烦乱不安和易激惹。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于胺依赖性突触 传递中功能性脑单胺类减少。它涉及脑单胺类,如去甲肾上腺素(NE), 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
目前的治疗方法为:
三环抗抑郁药
这些药物通过防止其摄入神经末梢而升高受体处的神经递质的 量。它在目前能够与受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神经细胞外部保留了更多量 的所述胺。三环类药物主要影响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细胞。
许多三环类药物可以阻断乙酰胆碱受体,从而产生口干,视力模 糊和便秘。某些三环类药物可能具有镇静作用、嗜睡,并且增加低血 压的风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该组药物影响释放5羟色氨酸,也称作5-羟色胺的细胞。这些药 物补偿脑的某些区域中低于正常量的5-羟色胺,使得它们有效治疗抑 郁症。由这些药物导致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失眠、腹泻性体重减轻和 性功能减退。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第二组药物疗法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为降解神经递 质的酶。这些酶抑制剂药物的应用导致神经末梢中的胺类受到较少的 破坏,由此保留了更多可用于神经细胞储存和释放。这些药物导致的 副作用包括血压降低、口干、视力模糊和便秘。这些药物导致极为严 重的与干酪和啤酒的反应,从而导致血压明显升高并且可以导致脑出 血。
显而易见,抑郁症正在变得日益重要并且目前用于控制该病的治 疗方法远不能令人满意。该病实际上为慢性的并且要求长期控制疗法。 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来源于植物来源的较为平和和较为温和的治疗方 法以便长期控制该病。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该目的。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的药物组合物,其包 含五环萜烯苷类,优选积雪草皂苷和羟基积雪草苷和任选的赋形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研发制备用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的 新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获得用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的新的 药物组合物,其用于控制抑郁症和5-羟色胺介导的病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需要的受试者 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在控制需要的受试者5- 羟色胺介导的病症,抑郁症,肥胖,胃排空,情绪提高和其它涉及5- 羟色胺的病症中的应用。
发明陈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NDUS生物技术私人有限公司,未经INDUS生物技术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8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