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铱元素的荧光体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11518.8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高井淳;辻嘉久;岩崎秀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乐丽璐密奈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11/56 | 分类号: | C09K11/56;C09K11/08;C09K1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素 荧光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铱元素的荧光体及其制造方法。进一步详细 地说,本发明涉及如下所述的荧光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荧光 体以第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作为母体,铱元素从荧光体颗粒 表面至内部均匀地分散。
背景技术
以化合物半导体作为主要构成材料的无机组合物在荧光、 磷光等发光材料、蓄光材料等领域中使用。这些无机组合物中 还包括具有通过电能发光的特性的组合物,因而一部分用于光 源、显示等用途中。然而,目前所知的材料在电能的光转换效 率方面并不充分、色纯度低,因而存在发热、消耗电力等问题, 难以用于光源用途、显示器用途中,而且还存在需要大量使用 价格高的稀土类盐而不经济等问题。
在以化合物半导体作为主要构成材料的无机组合物中,已 知作为能够有效发光的发光材料的原料使用包含铱元素的无机 组合物(专利文献2)。然而,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含铱元素的第 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中,由于并没有记载铱元素的含量,因 而其详细内容并不清楚,至少完全没有记载其分散性。
特别是蓝色荧光体不仅作为单色的发光材料有用,作为白 色的发光材料也有用。
在以第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荧光 体中,已知:作为蓝色荧光体,使用掺杂铜的荧光体(例如,参 照非专利文献1)、掺杂铥(Tm)的荧光体(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 2)等。另外,还已知:将第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在水热条件 下等调制出的产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进一步使用镨作为 掺杂剂的产物(参照非专利文献3)。
另外,存在使用铱的发光体的例子(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62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4394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Luminescence 99(2002)325-334
非专利文献2:Journal Non-Crystalline Solids 352(2006) 1628-1631
非专利文献3: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Vol44 No.10,2005,p7694-769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目前已知的荧光材料的用途受到限定,要求解 决能量效率、色纯度、经济性问题等问题。
特别是,目前已知的蓝色荧光材料存在以下问题:能量效 率、色纯度低,难以用于光源用途、显示器用途,需要大量使 用价格高的稀土类盐而不经济等。因此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另 外,使用铱化合物,对专利文献2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荧光 体内有时析出铱金属,不一定能稳定地发挥荧光体的发光性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发光的含有铱元 素的荧光体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研究了以第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作为母体 的荧光体中的含有铱元素的荧光体,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 铱元素局部存在于第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的颗粒表面或者 颗粒间的铱元素含量不均时,不能对提高荧光体效率有足够的 贡献;以及在以第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作为母体的情况下, 铱元素与其他元素相比掺杂时显示出特异行为;在将铱元素掺 杂到第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的情况下,容易形成荧光体而不 经由前体。基于该见解,发现通过将颗粒间以及荧光体内部的 铱元素的含量均匀化,能够得到适于上述目的的荧光体,从而 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荧光体,其特征在于,其是以包含铱元 素的第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作为母体的荧光体,铱元素从荧 光体表面至内部均匀地分散。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在第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中使用 铱络合物,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即,本发明提供如下方案。
含铱荧光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包含第 II-第VI族化合物半导体和铱化合物的无机组合物进行烧成的 工序,使用铱络合物作为铱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乐丽璐密奈丝株式会社,未经可乐丽璐密奈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1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锭盘
- 下一篇:一种减震式内增高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