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VT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2156.4 | 申请日: | 200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纯一;高桥正雄;竹内美和;前田照彦;藤川充弘;梅村时博;桑原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产业机器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15/24 | 分类号: | G01R15/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vt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气光学效应(Pockels effect:普克尔斯效应) 来测量开关装置(switch gear)等电气设备中的主电路电压的光电压 传感器(optical voltage sensor)、即光VT装置(optical voltage transformer:光学电压互感器)。
背景技术
在开关装置等电气设备中,为了进行主电路的保护、测量而使用 绕组型VT装置。最近,具有无感应性、宽频带性、电气绝缘性等优 点的光VT装置被广泛使用。
作为这种光VT装置,已知具备填充了绝缘气体的主电路部、与 主电路部连接的分压电容器、以及具有电气光学元件的光传感器部的 光VT装置。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PT(Potential Transducer: 电位传感器)是与光VT同样的装置。上述光PT具备:对被测定电 压进行分压的分压器;以及通过向电气光学晶体施加分压器输出电压 而将上述输出电压变换为光强度的光传感器部。上述光PT的分压器 具备:被施加被测定电压的充电部;由包围该充电部的空间电极及绝 缘介质构成的分压器主体;以及与上述空间电极及上述光传感器部连 接的固定电容器。上述分压器主体作为气体电容器而发挥功能。
由于仅由高压侧的气体电容器构成分压器主体,用固体电容器来 实现低压侧的静电电容,所以根据上述光PT,不需要以往所需的分 压器的最外侧的空间电极,因此可以实现分压器的小型、轻量化。
另外,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光VT具备:代替绝缘气体而使 用了陶瓷电容器的主电路部;与主电路部连接的分压用陶瓷电容器; 以及具有电气光学元件的光传感器部。这些结构通过一体成形而被绝 缘层包覆。
根据上述光VT,由于由绝缘材料一体地形成了分压电容器和光 传感器,所以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向被测定导体安装时的操作变得 容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83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0200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主电路部中使用了绝缘气体的光VT装置由于需要 确保与绝缘气体的绝缘强度(dielectric strength)相应的规定绝缘距 离,所以在缩小化时有限制。另外,使用了陶瓷电容器的光VT装置 由于需要与电容器的绝缘强度相应的规定串联数,所以同样地在缩小 化时有限制。即,在这些光VT装置中,用于取出主电路电压的主电 路部变得大型化。
另外,在这些光VT装置中,由于需要分压电容器那样的附属部 件,所以部件件数增加。而且,在对主电路电压进行分压的介质不同 的情况下,设计者、操作员必需考虑由温度变化等周围环境引起的分 压比变动,所以在调整中需要过多的劳力。
这违背作为最近的趋势的装置缩小化。因此,期待与绝缘气体、 陶瓷电容器相比可以缩小绝缘距离、并且可以通过削减部件件数来降 低成本的光VT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定精度不会受到温度变化等周围 环境的影响、另外可以通过削减部件件数来实现小型化的光VT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VT装置,具备:初级侧电极,与外部电气设 备连接,通过上述电气设备被施加被测定电压;第一次级侧电极,与 上述初级侧电极相对地设置;绝缘层,设置在上述初级侧电极与上述 第一次级侧电极之间,构成与上述初级侧电极以及上述第一次级侧电 极一起一体成形的绝缘筒;接地层,设置在上述绝缘筒的外周以及上 述第一次级侧电极的周围,与上述第一次级侧电极之间具有上述绝缘 层而确保静电电容;以及电气光学元件,对上述第一次级侧电极与上 述接地层之间的电压进行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能够消除由温度变化等周围环境带给测 定精度的影响而进行准确的测定,并且可以通过削减部件件数来实现 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VT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光VT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光VT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光VT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产业机器制造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产业机器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21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