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19856.6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神山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75/04 | 分类号: | F02B75/04;F01N13/10;F02B77/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厉 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压缩比 内燃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改变压缩比的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该压缩比 为燃烧室容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率,该容积随活塞的往复运动改变。
背景技术
压缩比可改变的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是已知的。可变压缩比内燃发 动机包括一受驱动而使气缸体沿缸膛的中心轴线方向相对于曲轴箱移动的 压缩比改变机构、具有一对彼此啮合的齿轮的齿轮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该 齿轮机构的驱动装置。齿轮机构被驱动以驱动压缩比改变机构。通过此结 构,当齿轮机构被驱动装置驱动时,气缸体相对于曲轴箱移动,使得压缩 比改变(例如,参见日本特开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83730)。
在齿轮机构被驱动的状态下,在某些情况中可能在齿轮对彼此啮合的 啮合部以及在压缩比改变机构处产生粗涩的大的声音(噪音),例如齿轮 噪音和卡嗒声。
如上所述,常规的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导致在啮合部产生噪音的问 题。此外,当用诸如带式机构等不同的动力传输机构代替齿轮机构时可能 出现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作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压缩比 内燃发动机,其可减少在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的外部听到的噪音。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包括:
压缩比改变机构,其受驱动以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
驱动装置,其包括动力传输机构和驱动该动力传输机构的动力源,该 动力传输机构受驱动以驱动压缩比改变机构,该动力传输机构布置在位于 机构布置面附近的位置,机构布置面由气缸体的侧壁面和曲轴箱的侧壁面 中的至少一者组成,当从正面观察机构布置面时,动力传输机构布置在机 构布置面之内(位于限定该机构布置面的端部之内);以及
噪音屏蔽部件,其布置成当从正面观察机构布置面时覆盖动力传输机 构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此构造,当从正面观察机构布置面时,动力传输机构的至少一部 分由噪音屏蔽部件覆盖。相应地,由动力传输机构产生的噪音通过噪音屏 蔽部件衰减并传播到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的外部。结果,与动力传输机 构未由噪音屏蔽部件覆盖的情况相比,减少了可在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 的外部听到的噪音。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压缩比改变机构配置成通过使气缸体和曲轴 箱中的任一者相对于另一者移动来改变压缩比。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动力传输机构包括一对彼此啮合的齿轮以及 噪音屏蔽部件,噪音屏蔽部件布置(排列)成当从正面观察机构布置面时 覆盖该对齿轮彼此啮合的啮合部。
当动力传输机构包括齿轮机构时--该齿轮机构包括一对齿轮,在该 对齿轮彼此啮合的啮合部处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如果当从正面观察机 构布置面时该啮合部由噪音屏蔽部件覆盖,则能够可靠地减少可在可变压 缩比内燃发动机外部听到的噪音。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噪音屏蔽部件配置成当从正面观察机构布置 面时覆盖整个动力传输机构和压缩比改变机构。
通过此构造,整个动力传输机构和压缩比改变机构由噪音屏蔽部件覆 盖。因此,在动力传输机构和压缩比改变机构处产生的噪音也通过噪音屏 蔽部件衰减。结果,与整个动力传输机构未由噪音屏蔽部件覆盖的情况相 比,减少了可在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的外部听到的噪音。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噪音屏蔽部件包括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者:进 气系统构成部件,其构成用于将空气引导到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内的进 气系统;排气系统构成部件,其构成用于从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排出排 气的排气系统;以及附件,其为配置成能够由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的输 出轴驱动的装置。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噪音屏蔽部件包括设计罩盖(或装饰罩盖), 其当从正面观察进气系统构成部件和机构布置面时覆盖进气系统构成部件 的至少一部分。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噪音屏蔽部件包括隔热罩盖,其当从正面观 察排气系统构成部件和机构布置面时覆盖排气系统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 分。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其 他的目的、特征和许多伴随的优点将由于变得更好理解而更容易理解,在 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发动机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内燃发动机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9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伸缩收叠水杯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环保手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