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稳定器的支承结构及稳定器的支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3881.1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7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F16F15/08;F16F1/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支承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稳定器的支承结构及稳定器的支承方法,所述稳定器利用 筒状的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来把持连接左右悬架装置的稳定器的扭转部 的外周面,并将所述稳定器衬套的外周面夹压固定在车身的安装部和固定 于该车身的固定部件之间。
背景技术
根据专利文献1公知有以下所述技术,即,将稳定器衬套嵌合于连接 左右悬架装置的稳定器的扭转部的外周,使该稳定器衬套在由支架夹持并 向径向内方压缩的状态下支承于车身,其中,通过在稳定器衬套的外周面 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切口部,能够降低对扭转部的外周面产生的接触面压 力,使扭转部相对于稳定器衬套容易旋转,从而防止杂音的发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173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由于在稳定器衬套的轴线方向全长上形 成有切口部,因此,当左右车轮以反相位上下活动而使稳定器产生扭曲变 形时,若从稳定器向稳定器衬套施加径向的载荷,则会存在以下问题:稳 定器衬套与扭转部之间的滑动面打开,砂粒或泥水由此侵入到滑动面,从 而导致杂音,或者加速稳定器的表面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降低稳定器衬套和稳定器之 间的滑动面的面压力,防止杂音的产生和乘坐舒适度的降低,同时阻止砂 粒或泥水侵入所述滑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稳定器的支承结 构,所述稳定器利用筒状的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来把持连接左右悬架装置 的稳定器的扭转部的外周面,并将所述稳定器衬套的外周面夹压固定在车 身的安装部和固定于该车身的固定部件之间,所述稳定器的支承结构的特 征在于,在所述稳定器衬套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的除两端部之外的中间部 形成有向径向内方延伸的凹部。
此外,所述凹部包括未到达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的有止点的凹部和贯 通至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的凹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以第一方面为基础的稳定器的支 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观察所述稳定器衬套的轴线方向的截面时,所述 凹部的底面相对于轴线方向大致平行。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以第一方面为基础的稳定器的支 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器衬套具有从外周面向内周面连通的狭缝, 并且在所述稳定器衬套的轴线方向端面以避开所述狭缝的方式形成第二 凹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以第三方面为基础的稳定器的支 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形成在比所述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靠 外侧的位置且形成为C字状。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以第一方面为基础的稳定器的支 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扭转部的车身前方侧及车身后方侧形成有所 述凹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以第五方面为基础的稳定器的支 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的底和所述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弹性膜部, 所述弹性膜部的平均厚度比所述凹部的平均深度小。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以第六方面为基础的稳定器的支 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部的平均厚度比与所述凹部的深度方向 及所述轴线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该凹部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小。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以第一方面为基础的稳定器的支 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贯通到所述内周面,在所述凹部与所述内 周面连通的部分的周向上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与所述扭转部的外周面接触 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构成为径向的壁厚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增加。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出了一种稳定器的支承方法,所述稳定器 利用筒状的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来把持连接左右悬架装置的稳定器的扭 转部的外周面,并将所述稳定器衬套的外周面夹压固定在车身的安装部和 固定于该车身的固定部件之间,所述稳定器的支承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 述稳定器衬套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的除两端部之外的中间部形成向径向 内方延伸的凹部。
此外,所述凹部包括未到达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的有止点的凹部和贯 通至稳定器衬套的内周面的凹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出了一种以第九方面为基础的稳定器的支 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观察所述稳定器衬套的轴线方向的截面时,所述 凹部的底面相对于轴线方向大致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3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照明单元的汽车尾部元件
- 下一篇:外倾角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