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靠背框架及车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5303.1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4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新妻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N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功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靠背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靠背框架及车用座椅,特别是涉及实现了减少在后面碰撞时(后撞时) 对颈部施加冲击的座椅靠背框架及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现在,当汽车的后部被追尾或在倒车行驶时受到碰撞等,即后面碰撞时,存在乘坐乘 客的头部由于惯性移动而急速后倾,并使颈部受到冲击的问题。
为此,对于汽车等的车用座椅,为了保护乘客的头部或颈部不受由于后面碰撞导致的 冲击,减少对颈部的冲击,在座椅靠背的上方设置从后方承受乘客头部的头枕。
但是,即使设置了头枕,在后面碰撞时仍然存在不能迅速地使乘客的头部与头枕之间 的间隔减小且不能充分地减小对颈部施加的冲击的情况。
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提出了构成为在后面碰撞时使乘客向后移动,通过该移动的负 荷使头枕可以向前移动,从而支撑乘客的头部并减轻对颈部冲击的座椅靠背(例如,参照 特开2003-341402号公报)。
此外,对于座椅靠背框架,公知的是在包括支持座椅靠背衬垫的座椅靠背的车用座椅 中,使在座椅靠背后撞时与乘客胸部接触的部位比其他部位的弹性系数小而使衰减系数大 的技术。(例如,参见特开2005-028956号公报)。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414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0289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特开2003-341402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是由受压部件承受后面碰撞时向乘客胸 部后方的移动,与该受压部件向后方的移动联动,使头枕向前方移动。由于后面碰撞时向 乘客后方的移动能量的一部分耗费在头枕向前移动中,所以存在难以实现乘客的座椅衬垫 的陷入量大副增加的不适宜。此外,还存在由于需要单独设置头枕的移动机构而使成本变 高的不适宜。
上述特开2005-028956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是,通过减小与座椅靠背的胸部接触部 位的弹性系数,增大胸部的后方移动,并使头部和胸部的相对移动量变小,同时,通过增 大衰减系数,抑制胸部的反冲,降低头部和胸部的相对速度,由此实现作用于颈部的剪切 力降低,但是很难通过受压部件保持姿势,存在难以与就座感觉兼顾的不适宜。
此外,对于为了使受压部件保持姿势,将线安装在座椅框架的技术,不仅难以支撑线, 而且由于妨碍陷入,难以增大移动量,存在难以兼顾就座感觉的不适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提供一种有效地减轻后面碰撞时施加给乘客颈部冲击 的座椅靠背框架及车用座椅。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且可以有效地减轻后面碰撞 时对颈部冲击的座椅靠背框架及车用座椅。
上述问题根据权利要求1的构成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解决,该座椅靠背包括至少 在左右方向隔开设置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侧部框架、设置在该侧部框架之间的受压部件以 及连结该受压部件和上述侧部框架的连结部件,上述连结部件相对于上述侧部框架通过可 动的连接部件与上述侧部框架连结,上述连接部件通过施力装置使上述连结部件在上述座 椅靠背框架的前方侧被施力。
这样,连结受压部件和侧部框架的连结部件相对于侧部框架通过可动的连接部件与侧 部框架连结,此外,由于连接部件通过施力装置使连结部件对座椅靠背框架的前方侧施力,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施力装置的施力受压部件不移动,在由于后面碰撞等时施加大的冲 击载重的情况下,连接部件抵抗施力装置的施力而移动,使连结部件移动,使受压部件向 后侧方移动,从而可以使乘客向座椅靠背侧陷入。
更详细地,上述连接部件包括轴部、形成在与该轴部具有特定距离的上述施力装置的 卡止部,通过上述轴部可移动地轴支上述连接部件,同时,将上述施力装置安装在上述卡 止部和形成于上述侧部框架的卡止部之间。此外,受压部件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前方侧 被施力。进一步,在连接部件形成孔部,在该孔部安装上述连结部件。
此外,通过在侧部框架侧形成限制上述连接部件的可动允许范围的挡块,该挡块由限 制可动前的初始位置的第一挡块和限制可动后的停止位置的第二挡块构成,在连接部件的 可动允许范围内,可以使乘客陷入在座椅靠背侧,可以调整陷入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5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装置
- 下一篇:在带有电力驱动装置的车辆中执行按负载换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