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印方法和使用压印方法的基板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0985.8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奥岛真吾;关淳一;小野治人;中辻七朗;寺崎敦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0 | 分类号: | G03F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印 方法 使用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印方法和使用压印方法的基板的树脂材料。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模具(mold)的图案压印到基板上的树脂材料上的 压印方法和使用压印方法的基板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将模具上的微细结构转印(transfer)到诸如树脂材 料、金属材料等的要处理的构件上的微细处理技术已被开发和受到关 注(Stephan Y.Chou等,Appl.Phys.Lett.,Vol.,67,Issue 21,pp. 3114-3116(1995))。该技术被称为纳米压印或纳米压纹,并提供几 纳米量级的分辨率。由于这个原因,日益期望该技术取代诸如步进机 (stepper)、扫描仪等的曝光装置而被应用于下一代半导体制造技术。 此外,该技术能够在晶片级上集体地处理三维结构,使得期望该技术 被应用于广泛的各种领域,诸如用于光学装置(诸如光子晶体)和生 物芯片(诸如μ-TAS(微全分析系统))的制造技术。
在将这种处理技术应用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情况下,以下面的方 式来执行该处理技术。
加工件(工件)和其上形成有所希望的压印(凸起/凹陷)图案的 模具被彼此相对地设置,所述加工件(工件)包含基板(例如,半导 体晶片)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可光致固化(photocurable)树脂材料层, 并且,在加工件和模具之间填充树脂材料,然后进行紫外(UV)光的 照射以使树脂材料固化。
这样,上述图案被转印到树脂材料层上,然后,通过将树脂材料 层用作掩模来实现蚀刻等,使得执行基板上的图案形成。
在使用(纳米)压印作为用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平版印刷术 (lithography)的情况下,取决于要制造的芯片来制备模具并将模具 上的图案重复转印到基板上的步进重复(step-and-repeat)方法是适 当的。这是因为,可以通过减少由于晶片尺寸增大而导致的对准和模 具图案本身的整体误差(integral error)来改善精度,并且可以减少 由晶片尺寸增大而增加的模具的制造成本。
在被转印到基板上的树脂材料层中,作为图案的在下面的 (underlying)部分,存在一般被称为残留膜的厚的部分。通过去除 残留膜,完成用于处理基板的模具层。这里,将该模具层称为“蚀刻 阻挡层(barrier)”。
作为常规的压印方法,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0-194142提出如下 方法(工艺):通过使用单层的UV可固化树脂材料并蚀刻该层的整 个表面,来形成蚀刻阻挡层。这里,将这种工艺称为“单层工艺”。 此外,这里,将通过蚀刻整个表面来均匀地减小厚度的这种工艺称为 “回蚀(etch back)”。
美国专利申请公布No.2006/0060557提出了如下方法(工艺): 通过使用树脂材料层和能够保证与树脂材料层的蚀刻选择比的材料, 来形成反转(inverse)图案。在该方法中,将能够保证与树脂材料层 的蚀刻选择比的材料的反转层涂敷到树脂材料层上,然后执行回蚀, 直到露出树脂材料层的凸起。最后,通过将嵌入在树脂材料层的凹陷 中的反转层用作掩模,来蚀刻树脂材料层。这里,将这种工艺称为“反 转工艺”。在反转工艺中,所得到的蚀刻阻挡层具有移动垂直的处理 形状,并且其尺寸精度也被提高。
在通过上述常规压印方法在基板上形成图案的情况下,可出现以 下问题。
即,如图8所示,当执行一次冲击(shot)的压印时,树脂材料 可被压出至冲击区域之外,以形成沿模具1251的边缘在基板1253上 延伸的外侧区域(挤出区域)1254。在许多情况下,该外侧区域1254 中的树脂材料层具有比处理区域1255中的树脂材料层的厚度大的厚 度。例如,处理区域1255中的树脂材料层的厚度或者压印图案的凸起 或凹陷的高度或深度为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而外侧区域1254中的树 脂材料层的厚度可为几微米。
在将压印用于半导体平版印刷术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步进重复 方法是适当的。但是,当通过步进重复方法来重复地进行到基板上的 图案转印时,对于每次冲击形成外侧区域12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09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