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阻障层基板、显示元件以及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1003.7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森岛进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H01L27/32;H01L51/50;H05B33/02;H05B33/04;H05B3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障 层基板 显示 元件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附阻障层基板,其是包括基板和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阻障层的、且在所述阻障层上搭载多个显示部件的显示元件用附阻障层基板,其中,
所述阻障层被分割图案化为多个且形成在所述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阻障层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障层是具有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有机层的多层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阻障层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障层中,层叠于有机层的与所述基板侧相反侧的无机层将层叠于所述无机层的基板侧的所述有机层的端部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阻障层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阻障层基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用于有机EL元件。
6.一种显示元件,具有在基板上形成有阻障层而构成的附阻障层基板、形成于所述附阻障层基板的阻障层上的多个显示部件、以及在所述显示部件上以覆盖所述显示部件的方式形成的上部多层密封膜,
所述阻障层被分割图案化成多个而形成于所述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障层是具有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有机层的多层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障层中,层叠于有机层的与所述基板侧相反侧的无机层将层叠于所述无机层的基板侧的所述有机层的端部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件及所述上部多层密封膜层叠于所述被分割图案化为多个的各阻障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多层密封膜是具有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有机层的多层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多层密封膜中,层叠于有机层的所述显示部件侧的相反侧的无机层将层叠于所述无机层的所述显示部件侧的所述有机层的端部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元件为有机EL元件。
14.一种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元件具有:在基板上形成阻障层而形成的附阻障层基板,在所述附阻障层基板的阻障层上形成的多个显示部件,以及在所述显示部件上以覆盖所述显示部件的方式形成的上部多层密封膜,
其中,将所述阻障层分割成彼此间隔的多个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层的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的有机层层叠来形成所述阻障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障层的层叠工序中,层叠于有机层的与所述基板侧相反侧的无机层以将层叠于所述无机层的基板侧的所述有机层端部覆盖的方式进行层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件及所述上部多层密封膜在所述分割为多个而形成的各阻障层上进行层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层的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的有机层层叠而形成所述上部多层密封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多层密封膜的层叠工序中,层叠于有机层的所述显示部件侧的相反侧的无机层,以将层叠于所述无机层的所述显示部件侧的所述有机层端部覆盖的方式进行层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上部多层密封膜层叠之后,按照被所述各阻障层分割的每一个单元切割所述基板,从而得到安装用显示元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基板使用柔性基板。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显示元件为有机EL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10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极性485通信技术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环境下全闭环系统的反馈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