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立柱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2479.2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7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奥村浩志;大隅晃;柴崎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0J5/00;B60J5/04;B60R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立柱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立柱构造,特别涉及抑制汽车侧面碰撞时的立柱的压坏而抑制立柱向车室内变形的汽车的立柱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的立柱构造,以图5所示的中柱为例时,中柱1由向车内侧开口的断面大致呈帽子形的外部面板11和大致呈平板状或与外部面板11相反方向的较浅的断面大致呈帽子形的内部面板12构成封闭断面构造。并且在立柱内部,沿着外部面板11的内表面的断面大致呈帽子形地,沿上下方向设置立柱加强件2来强化立柱刚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图5中标号3表示中柱1的下端结合的锁定器。
如图6所示,在车辆侧面碰撞时,在与对方车辆B(在图中表示用于碰撞实验的冲撞壁)的车挡部相对向的中柱1的立柱下部,有在开闭中柱1前方的前门开口的前门D1内的下部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冲击梁4的后端,并且设置有铰链部件49,该铰链部件49对开闭中柱1后方的后门开口的后门的前边缘进行铰链结合。
因此,在侧面碰撞时,在中柱1的立柱下部,会经由冲击梁4的后端及铰链部件49输入局部较大的碰撞载荷。在这种情况下,沿立柱上下方向设置的立柱加强件2相对于局部较大的输入来说强度不充分,如图6的假想线所示,因上述输入,立柱下部的断面会崩溃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压坏变形。并且,一旦发生压坏变形,则相对于碰撞载荷的阻力消失,立柱的下部剧烈地弯曲成ㄑ字形,立柱整体有可能向车辆宽度方向移动而挤压车室。
在图6中标号7表示中柱1的上端所结合的上边梁,标号8表示车顶,标号9表示地板。
因此,考虑增加立柱加强件2的板厚而强化刚度,或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那样,在立柱内设置将封闭断面沿上下分隔的横隔板而局部性地强化立柱刚度。
其中,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强化中柱的上下中间部的刚度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79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0267号公报
但是,随着用户的安全意识的提高,为了确保侧面碰撞时有更高的安全性而进一步增大立柱加强件2的板厚时存在车体的重量增加之类的问题和在立柱内设置横隔板时构造变得复杂而降低生产率,增加生产成本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实现一种汽车的立柱构造,构造简单且生产率良好,此外不增加重量而能强化立柱刚度,从而减少侧面碰撞时的断面崩溃而防止向车内侧的变形。
本发明的汽车的立柱构造,沿着汽车的车身侧面的车门开口的纵向边缘立起,由外部面板和内部面板构成封闭断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立柱的、在车辆侧面碰撞时碰撞载荷容易局部较强地作用的部位上,在断面呈帽子形的上述外部面板的与车辆的前方面对的前面部及与车辆的后方面对的后面部的双方或任一方上,遍及它们的整个宽度大致沿水平方向,形成断面大致呈コ字形的槽部或山形部(技术方案1)。
在车辆侧面碰撞时,即使对方车辆的车挡与立柱的下部碰撞,局部作用较大的碰撞载荷,在立柱下部沿载荷作用方向形成的槽部或山形部的棱线部会顶住碰撞载荷而减少立柱的压坏。
并且在立柱的下部因对方车辆的挤压而作用有弯曲力,但由于立柱的下部难以压坏而相对于弯曲力维持阻力,不会呈ㄑ字形剧烈地弯曲变形。
将上述槽部或山形部形成于:在开闭所述车门开口的车门内的下部设置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冲击梁的末端;和车门关闭时在车宽方向上对向的所述立柱下部的所述外部面板上(技术方案2)。
将上述槽部或山形部形成于与上述车门铰链结合的立柱下部的上述外部面板的铰链结合部上(技术方案3)。
由于在立柱下部,特别是在与车门内的冲击梁的端部对应的部位、安装了铰链部件的铰链结合部局部上较大地作用碰撞载荷,因而通过在这些部位上在碰撞载荷的作用方向上形成槽部或山形部,对减少立柱的弯折特别有效。
一种汽车的立柱构造,沿着汽车的车身侧面的车门开口的纵向边缘立起,由外部面板和内部面板构成封闭断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立柱的、断面呈帽子形的所述外部面板的与车辆的前方面对的前面部以及与车辆的后方面对的后面部上,在开闭所述车门开口的车门内的下部设置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冲击梁的末端和车门关闭时在车宽方向上对向的部位上,遍及所述前面部及后面部的整个宽度大致沿水平方向,形成断面大致呈コ字形的槽部或山形部,并且所述槽部被设置在所述前面部及后面部的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车体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车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2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解锁触摸屏设备
- 下一篇:借用邻小区频谱及通道资源的下行传输系统、方法、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