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驱动汽车人员保护装置的控制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3777.3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4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H·舒马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R16/02;B60R16/03;B60W50/02;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郑立柱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驱动 汽车 人员 保护装置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驱动汽车(FZ)人员保护装置(PS)的控制装置(SG), 该控制装置(SG)具有用于接收至少一个信号的接口(TX2),所述信 号的幅值取决于汽车电池电压(UB),其中,设置驱动电路(μC),该 驱动电路(μC)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驱动所述人员保护装置(PS),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TX2)具有一个电路,该电路从所述控制装置 中产生的供电电压(VAS)中或者从所述幅值中推导出至少一个开关阈 值,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阈值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信号的电平,以 将所述至少一个信号的电平区分为0或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组件产生作 为数字电平的所述供电电压(VA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TX2) 与所述电路和所述供电组件一起构成集成电路(ASIC)。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第一比较器(V1)以如下方式产生所述至少一个开关阈值,即通过至少 一个第一电阻(R32)和至少一个第一二极管(D4)向所述第一比较器 (V1)的一个输入端施加所述供电电压(VAS),其中,在该输入端上 同样施加所述汽车电池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 置第二比较器(V3),在该第二比较器(V3)的第一输入端上施加由所 述供电电压(VAS)产生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关阈值,以及设置第三比较 器(V2),在该第三比较器(V2)的第一输入端上设置用于形成所述至 少一个开关阈值的所述汽车电池电压(UB)。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 所述至少一个开关阈值的产生设置一个迟滞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 开关阈值的产生设置一个迟滞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 开关阈值的产生设置一个迟滞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 了发送数据,所述接口具有上拉电路(R51、D5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发送数据, 所述接口具有上拉电路(R51、D51)。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发送数据, 所述接口具有上拉电路(R51、D51)。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发送数据, 所述接口具有上拉电路(R51、D51)。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发送数据, 所述接口具有上拉电路(R51、D51)。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发送数据, 所述接口具有上拉电路(R51、D51)。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电路 借助至少一个第二电阻和至少一个第二二极管将所述供电电压引入传 输导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拉电路借助至少一个第二电阻和至少一个第二二极管将所述供 电电压引入传输导线。
17.一种用于驱动汽车(FZ)人员保护装置(PS)的方法,其中, 借助一个接口(TX2)接收至少一个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的 幅值与汽车电池电压相关,其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驱动所述人员 保护装置(PS),其特征在于,从控制装置中产生的供电电压或者从所 述幅值中推导出至少一个开关阈值,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阈值用于检 测所述至少一个信号的电平,以将所述至少一个信号的电平区分为0或 1。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 阈值被用作迟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37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编程滤波处理器
- 下一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过滤板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