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由基本上未加捻的纤维材料制造针织品的方法和针织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4852.8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6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W·鲍尔;A·弗拉德;C·阿布特-塞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9/14 | 分类号: | D04B9/14;D04B3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阿尔***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基本上 加捻 纤维 材料 制造 针织品 方法 针织机 | ||
1.用于在具有多个针织元件(3)和至少一个针织系统(4)的针织 机(1)上制造针织品的方法,如下实现线圈的构成,即针织元件(3) 在先前构成的线圈脱圈的同时由非针织位置挺出到纤维接纳位置并且在 牵伸的由辊对(11c)提供的纤维条(6)置入之后又转移到非针织位置 中,并且监控纤维条(6)的存在性,在缺少纤维条(6)时产生故障信 号并且因此防止针织元件(3)挺出到纤维接纳位置,其特征在于:在产 生故障信号时针织元件(3)在先前构成的线圈没有脱圈的情况下并且在 没有接纳纤维条(6)的情况下又由中间位置(C)收回。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牵伸装置(10)组 合成多个牵伸装置组(21)并且在所述牵伸装置组(21)的牵伸装置(10) 之一中产生故障信号时仅断开用于其运行的驱动装置,但是圆型针织机 还用其余的牵伸装置(10)运行。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牵伸装置(10)组 合成多个偶对并且在所述偶对的一个牵伸装置(10)中产生故障信号时 停止针织机(1)的驱动装置和所有牵伸装置(10)的驱动装置。
4.按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 辊对(11c)与针织系统(4)之间的位置上实现监控。
5.针织机,包括多个针织元件(3)和至少一个针织系统(4),该 针织机包括:至少一个配设于针织系统(4)的装置(10),该装置包括 用于将牵伸的纤维条(6)输送到纤维接纳位置上的辊对(11c);配设 于针织系统(4)的元件(26、27),所述配设于针织系统的元件用于在 先前构成的线圈脱圈的同时将针织元件(3)由非针织位置挺出到纤维接 纳位置(29)上以便在纤维接纳位置上接纳纤维条(6)并且用于针织元 件(3)紧接着转移到非针织位置上;以及用于纤维条(6)的监控装置, 该监控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22),使得在缺失纤维条(6)时防止 针织元件(3)挺出到纤维接纳位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设于针织系 统的元件(26、27)构成得使在缺失纤维条(6)时针织元件(3)在先 前构成的线圈没有脱圈的情况下并且在没有接纳纤维条(6)的情况下又 由中间位置(C)收回。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设于针织系统 的元件包含:由三角构成的分支点(34),该分支点用于针织元件(3) 的针踵(25)或者用于配设于所述针踵的控制元件(24);以及可电控 制的配设于分支点(34)的选择装置(33),借助于该选择装置在由传 感器(22)产生故障信号时针织元件(3)能转向到中间轨道(35)中。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针织元件(3)由舌 针构成并且中间位置(C)选择得使先前构成的线圈直接位于打开的针舌 (3b)上。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针织元件(3)由舌 针构成并且中间位置(C)选择得使先前构成的线圈直接位于打开的针舌 (3b)上。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中间轨道(35)从分 支点(34)开始具有朝通过轨道(32)的方向下降的走向(35a、35b)。
10.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中间轨道(35)从 分支点(34)开始具有朝通过轨道(32)的方向下降的走向(35a、35b)。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中间轨道(35)从 分支点(34)开始具有朝通过轨道(32)的方向下降的走向(35a、35b)。
12.按权利要求5至11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感器 (22)设置在位于辊对(11c)与针织系统(4)之间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48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塞式发动机
- 下一篇:碳化硅单晶的生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