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床的钻孔工具以及它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5782.8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5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H·尼切;G·施托尔茨;H·海丁格尔;B·施波尔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彗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沈英莹 |
地址: | 德国贝***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床 钻孔 工具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用于制造钻孔工具的方法,所述钻孔工具包括一个钻头体(14)、 一个在前端侧的刀头(16)和一个末端侧的刀柄(12),其中
-将一个基础材料体切削加工地车削成钻头体轮廓,形成一个 旋转对称的坯件(38),
-在坯件(38)的圆柱形区段中铣削出至少两个排屑槽(24、 26),
-其中在坯件(38)中首先以不螺旋卷绕的槽的形式铣削出一 个第一排屑槽(26),
-并且在轴向相互间隔设置的夹紧位置(42、44)上在一个位 于夹紧位置之间的区域中将以这种方式预制的坯件加热到 一个预先规定的温度,并且在夹紧位置(42、44)上对所述 坯件加载一个同轴的扭矩并且螺旋形地塑性扭转一个预先 规定的角度,
其特征在于,在预制的坯件中以螺旋卷绕的槽的形式这样地铣削出 一个第二排屑槽(24),使得在两排屑槽(24、26)之间分别留有一个筋 条(28、30),所述筋条在其沿着钻头体(14)的走向中具有可变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与第二排屑槽(24) 的螺旋卷绕同向的转动方向螺旋形地扭转所述预制的坯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与第二排屑槽(24) 的螺旋卷绕反向的转动方向螺旋形地扭转所述预制的坯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铣削过程中留在槽之 间的筋条(28、30)中,在坯件的扭转之前制出深钻孔(32’、34’),该 深钻孔在坯件扭转时螺旋卷绕,形成冷却剂通道(32、34)。
5.用于制造钻孔工具的方法,所述钻孔工具包括一个钻头体(14)、 一个在前端侧的刀头(16)和一个在末端侧的刀柄(12),其中
-将一个基础材料体切削加工地车削成钻头体轮廓,形成一个 旋转对称的坯件(38),
-在坯件(38)的圆柱形区段中铣削出至少两个排屑槽(24、 26),
-首先,在坯件中以不螺旋卷绕的直线形的纵向槽的形式铣削 出一个第一排屑槽,
-并且在轴向相互间隔设置的夹紧位置(42、44)上在位于夹 紧位置之间的区域中将以这种方式预制的坯件加热到一个 预先规定的温度,并且在夹紧位置(42、44)上对所述坯件 加载一个同轴的扭矩并且在此螺旋形地塑性扭转一个预先 规定的角度,
其特征在于,首先,所述坯件设置一个第一直线形的纵向槽(24), 随后加热所述坯件,并且预先扭转所述坯件一个第一转动角度,并且随 后在预先扭转的坯件中铣削出一个第二槽(26),并且然后在加热状态中 使该坯件扭转一个第二转动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铣削过程中留在槽之 间的筋条(28、30)中,在坯件的扭转之前制出深钻孔(32’、34’),该 深钻孔在坯件扭转时螺旋卷绕,形成冷却剂通道(32、34)。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26)是以 直线形的槽的形式被铣削出的;在铣削过程中留在槽之间的筋条(28、 30)中,在坯件的扭转之前制出深钻孔(32’、34’),该深钻孔在坯件扭 转时螺旋卷绕,形成冷却剂通道(32、34);在制出第一直线形的槽之后 制出第一深钻孔(32’),并且在制出第二直线形的槽之后制出第二深钻 孔(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彗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彗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57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