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身构件的成形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8041.5 | 申请日: | 200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1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宫下敏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06;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身 构件 成形 部件 | ||
1.一种用于车身构件的成形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壁部(12),其在纵向和与所述纵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壁部(12)的两侧具有两个边缘部, 弯曲所述边缘部中的至少一个边缘部以使所述至少一个边缘部的曲率 中心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第一侧;
第二壁部(22,26),其形成为以便i)从所述第一壁部(12)的 所述至少一个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一壁部(1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 以及ii)与所述第一壁部(12)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至少一个边缘 部一起弯曲;
第三壁部(24,28),其从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边缘部在所 述第一壁部(12)的宽度方向上朝向外侧延伸,所述第二壁部(22, 26)的所述边缘部与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和所述第一壁部(12) 相连的边缘部相对;以及
线长差吸收部(34,36,44,46),其通过在所述第二壁部(22, 26)的厚度方向上折弯或弯曲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一部分而形 成在所述第二壁部(22,26)上;其中所述线长差吸收部(34,36, 44,46)包括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边 缘部,其中所述线长差吸收部(34,36,44,46)在所述第二壁部(22, 26)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形量在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所述第一壁 部(12)一侧大于在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所述第三壁部(24, 28)一侧,或者所述线长差吸收部(34,36,44,46)在所述第二壁 部(22,26)的厚度方向上的变形量在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所 述第三壁部(24,28)一侧大于在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所述第 一壁部(12)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壁部(22,26) 是从所述第一壁部(12)的两个边缘部朝向所述第一壁部(12)的厚 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的一对垂直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所述第二 壁部(22,26)上形成有突缘部,所述突缘部从所述第二壁部(22, 26)的与和所述第一壁部(12)相连的边缘部相对的边缘部延伸出; 所述第三壁部(24,28)为突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部件,其中弯曲所述第一壁部 (12)的在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的边缘部以使在所述第一侧的所述边缘 部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一壁部(12)的宽度方向的所述第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部件,其中弯曲所述第一壁部 (12)的在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的边缘部以使在所述第二侧的所述边缘 部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第一壁部(12)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第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部件,其中所述线长差吸收部 (34,36,44,46)通过在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厚度方向上折 弯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所述折弯的折线部 是直线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部件,其中所述第二壁部(22, 26)通过使所述第一壁部(12)的边缘部侧呈波浪状来形成所述线长 差吸收部(34,36,44,4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部件,其中所述线长差吸收部 (34,36,44,46)在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纵向上倾斜的同时, 从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在所述第一壁部(12)一侧的所述边缘 部朝向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在所述第三壁部(24,28)一侧的 所述边缘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部件,其中所述线长差吸收部 (34,36,44,46)在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宽度方向上,从所 述第二壁部(22,26)的在所述第一壁部(12)一侧的所述边缘部朝 向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在所述第三壁部(24,28)一侧的所述 边缘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部件,其中所述线长差吸收部 (34,36,44,46)的从所述第二壁部(22,26)突出的一部分的厚 度小于所述第二壁部(22,26)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80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栽培蔬菜的水耕系统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水培床及水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