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式转子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9760.9 | 申请日: | 200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8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釜坂刚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高丘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02;B22C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铸造 方法 | ||
1.一种盘式转子铸造方法,用于铸造具有外周面及内周面、并且在上 述外周面与上述内周面之间具有形成滑动面的滑动环部的含石墨铸铁制成 的盘式转子,其特征在于,该铸造方法依次实施如下工序:
准备铸模的准备工序,该铸模具备:铸造腔体,用于铸造成形上述滑 动环部,且呈环状;外周成形用铸模面,用于成形上述滑动环部的上述外 周面;内周成形用铸模面,用于成形上述滑动环部的内周面;由多个内浇 道形成的内浇道组,所述多个内浇道在上述外周成形用铸模面一侧在圆周 方向上隔着间隔形成,并且具有相对于沿放射方向通过上述铸造腔体中心 的法线以大于0°且小于90°的倾斜角倾斜的中心线;横浇道,与构成上 述内浇道组的各上述内浇道连通;以及直浇道,与上述横浇道连通;
注入铸液凝固工序,将从上述铸模的上述直浇道注入的熔融铸液,经 由上述横浇道从上述内浇道组的各上述内浇道以相对于上述法线的大于0 °且小于90°的倾斜角注入到上述铸造腔体内,并使其凝固,
将上述内浇道组中的自上述直浇道开始的熔融铸液流动距离最长的内 浇道设为远内浇道、将经由上述横浇道流到上述远内浇道的上述熔融铸液 流动的惯性方向设为顺方向时,上述远内浇道朝着使从上述远内浇道流入 到上述铸造腔体的熔融铸液沿着顺方向流动的方向倾斜;
构成上述内浇道组的其余内浇道,朝着从上述远内浇道流入到上述铸 造腔体的熔融铸液顺方向流动的方向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转子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定成上述内浇道组中的上述远内浇道相对于上述法线的上述倾斜角 最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转子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铸模具有铸模主体和被保持在上述铸模主体中且通过粘合剂固化 的壳芯模,上述内浇道组的内浇道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由上述壳芯模的壳模 面划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转子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滑动环部的壁厚设定成,上述滑动环部的外周面大于上述滑动 环部的内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转子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各上述内浇道由相互对置的两个对置壁面限定,并且将各上述内浇道 设定成其2个上述对置壁面的延长线的至少一个不碰到上述铸模的上述内 周成形用铸模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转子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内浇道组的多个上述内浇道的中心线,在围绕上述铸造腔体 的上述中心的周向上朝相同方向倾斜。
7.一种盘式转子铸造方法,用于铸造具有外周面及内周面、并且在上 述外周面与上述内周面之间具有形成滑动面的滑动环部的含石墨铸铁制成 的盘式转子,其特征在于,该铸造方法依次实施如下工序:
准备铸模的准备工序,该铸模具备:铸造腔体,用于铸造成形上述滑 动环部,且呈环状;外周成形用铸模面,用于成形上述滑动环部的上述外 周面;内周成形用铸模面,用于成形上述滑动环部的内周面;由多个内浇 道形成的内浇道组,所述多个内浇道在上述外周成形用铸模面一侧在圆周 方向上隔着间隔形成,并且具有相对于沿放射方向通过上述铸造腔体中心 的法线以大于0°且小于90°的倾斜角倾斜的中心线;横浇道,与构成上 述内浇道组的各上述内浇道连通;以及直浇道,与上述横浇道连通;
注入铸液凝固工序,将从上述铸模的上述直浇道注入的熔融铸液,经 由上述横浇道从上述内浇道组的各上述内浇道以相对于上述法线的大于0 °且小于90°的倾斜角注入到上述铸造腔体内,并使其凝固,
将上述内浇道组中的自上述直浇道开始的熔融铸液流动距离最短的内 浇道设为近内浇道、将经由上述横浇道流到上述近内浇道的上述熔融铸液 流动的惯性方向设为顺方向、将与上述顺方向成反向的方向设为逆方向时, 上述近内浇道朝着使从上述近内浇道流入到上述铸造腔体的上述熔融铸液 沿着上述逆方向流动的方向倾斜;
构成上述内浇道组的其余内浇道,朝着从上述近内浇道流入到上述铸 造腔体的熔融铸液逆方向流动的方向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高丘株式会社,未经爱信高丘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976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