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9951.5 | 申请日: | 200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雄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4 | 分类号: | B60C11/04;B60C5/00;B60C11/11;B60C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金霞;田军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延伸并设置在胎 面表面的外侧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外侧区域周向主沟槽,所述外侧区域相 较于轮胎赤道线位于车辆外侧,
所述外侧区域周向主沟槽为直沟槽,使得在该沟槽的两侧上的沟槽 壁表面与所述胎面表面相交处的每个脊线在周向方向上直线地延伸,
每个所述沟槽壁表面包括缓倾斜的上壁表面部分和陡倾斜的下壁 表面部分,所述上壁表面部分从每个所述脊线以相对于胎面表面的法线 成40°到60°的角度θ1向下延伸,所述下壁表面部分与所述上壁表面部 分的下端部相连并且以小于所述角度θ1的角度θ2一直延伸到沟槽底 部,并且
所述下壁表面部分包括在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凸出部,具有斜坡 表面的所述凸出部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并从所述下壁表面部分朝向沟槽 宽度中心凸出,所述斜坡表面从所述上壁表面部分的下端部以不大于所 述角度θ1但是大于所述角度θ2的角度θ3一直延伸到所述沟槽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周向方向上连续延伸的 至少一个内侧区域周向主沟槽设置在所述胎面表面的内侧区域中,所述 内侧区域相较于所述轮胎赤道线位于车辆内侧,并且
所述内侧区域周向主沟槽形成为矩形波状的Z字形沟槽,使得在该沟 槽的两侧上的壁表面与所述胎面表面相交处的每个脊线包括第一脊线部 分和第二脊线部分,所述第一脊线部分位于沟槽宽度中心侧并在周向方向 上直线地延伸,所述第二脊线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脊线部分的外侧并在周向 方向上直线地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内侧区域周向主沟槽的 每个所述壁表面包括第一沟槽壁部分和第二沟槽壁部分,所述第一沟槽 壁部分从所述第一脊线部分延伸到沟槽底部,所述第二沟槽壁部分从所 述第二脊线部分延伸到沟槽底部,并且所述第二沟槽壁部分相对于胎面 表面的法线的角度α2大于所述第一沟槽壁部分相对于胎面表面的法线 的角度α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内侧区域周向主沟槽 的位于车辆外侧上的外侧脊线中,所述第一脊线部分的周向长度L1小 于所述第二脊线部分的周向长度L2。
5.如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设置多个所 述内侧区域周向主沟槽,并且位于更靠近车辆侧的内侧区域周向主沟槽 与位于远离车辆侧的相邻的内侧区域周向主沟槽相比具有较大的比率 L1/L2,其中,L1和L2指的是对于所述内侧区域周向主沟槽的位于车 辆外侧上的外侧脊线而言的周向长度,L1指的是所述第一脊线部分的 周向长度,而L2指的是所述第二脊线部分的周向长度。
6.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位于所述 外侧区域周向主沟槽与所述外侧区域中的接地边缘之间的外侧胎肩区 域设有狭窄的周向子沟槽,所述周向子沟槽在周向方向上以Z字形形式 延伸并具有小于8mm的沟槽宽度。
7.如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位于所述 外侧区域周向主沟槽与所述外侧区域中的接地边缘之间的外侧胎肩区 域以及在位于所述内侧区域周向主沟槽与所述内侧区域中的接地边缘 之间的内侧胎肩区域设有在轴向方向上横跨每个胎肩区域的横向沟槽, 由此将每个胎肩区域形成为在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花纹块的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99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