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睡眠障碍的治疗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2316.2 | 申请日: | 2008-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7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A·肯普;伊恩·M·亨尼博尔;蒂莫西·塔斯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沃泰克神经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5517 | 分类号: | A61K31/5517;A61P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睡眠 障碍 治疗 | ||
背景技术
在一般医学实践中失眠是最常见的疾病(complaint)之一。大约10%-15% 的成年人患有长期失眠(chronic insomnia),且另外25%-35%患有暂时性或短 期失眠。通常认为长期失眠发作持续大于三(3)周。暂时性失眠(transient insomnia)为持续一至几天的失眠,且持续时间少于1周。短期失眠为持续 1-3周的失眠(Roth,Int.J.Clin.Pract.2001;(Suppl.):3-8)。
大体上,如Russell P.Rosenberg的″Sleep Maintenance Insomnia: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urrent Pharmacologic Therapies,″Annals of Clinical Psychiatry,18[1]:49-56,2006(将其在此引入作为参考)中详细讨论的, 失眠的患者也根据他们最常发生的睡眠困难的时间分类。公认的3类失眠 为:(1)睡眠开始性失眠(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性失眠(保持睡眠困难); 和(3)终期失眠(晨间觉醒且不能再睡眠)。终期失眠有时是指睡眠补偿失眠 (sleep offset insomnia)。在许多长期失眠的患者中,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发生 或组合发生,这可能由于几种不同的病因引起。患者通常同时具有一些睡 眠症状,且经历睡眠全部过程的睡眠困扰,包括睡眠开始的潜伏期延长, 睡眠期间觉醒时间增加,和总睡眠时间减少。
有多种药物已经用于治疗失眠。早期类型的失眠药物为已知为经典的 苯并二氮杂(benzodiazepines)的药物。这些苯并二氮杂通过与GABAA受 体相关的苯并二氮杂结合位点相互作用而发挥其药理作用。GABAA受体 为配体门控通道,且功能性的受体由不同亚基蛋白质的组合构成。亚基主 要分为3类,alpha(α),beta(β)和gamma(γ)亚基。具有苯并二氮杂结合位 点的GABAA受体由α1、α2、α3、α4或α5亚基与β和γ2亚基的组合形成(Paul J.Whiting,DDT Vol.8,No.10,May 2003)。
早期识别了药物在苯并二氮杂位点作用时的重要的变构调节 (allosteric modulatory)作用,且在不同受体亚型的活性分布已经成为热门 药理发领域。已知在苯并二氮杂位点作用的激动剂表现出抗焦虑、镇 静和催眠作用。然而,虽然一些经典的苯并二氮杂类(其被认为是在 GABAA受体苯并二氮杂位点的完全激动剂)通常被认为有效诱导和保持睡 眠,据信这是由于它们的半衰期相对长(10-40小时),但是发现它们产生了 一些不希望的残余效果。这些残余效果可包括认知缺损、过度镇静、共济 失调(ataxia)、乙醇效应增强(potentiation of ethanol effects)以及耐受和药物依 赖趋势。经典苯并二氮杂类的具体问题是反跳性失眠(rebound insomnia), 其表现为停药时出现的坐立不安(restlessness)和催眠状态(somnipathy)。而 且,这些化合物诱导的睡眠的质量是非生理学的。经典苯并二氮杂通常减 少慢波睡眠(SWS)、快动眼(REM)睡眠,且通常不利地影响睡眠结构 (architecture)。认为这些不希望的副作用的原因之一为与上述经典苯并二氮 杂的相对长的半衰期相关。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已经研究了较短半衰期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实例 包括所谓的非-苯并二氮杂类,如唑吡坦和扎来普隆,其也为在GABAA受 体苯并二氮杂位点作用的完全激动剂。然而,虽然这些较新的药物通常在 减少睡眠开始时间上是有效的(即,减少睡眠潜伏期),但是发现它们对于睡 眠维持以及治疗终期失眠效果欠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沃泰克神经科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伊沃泰克神经科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2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