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动比可变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车辆用操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2361.8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5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椎名晶彦;中冈正树;辻泰明;齐藤安弘;土持顺;大槻荣高;山川知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1/16;F16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比 可变 机构 具有 车辆 操舵 装置 | ||
1.一种传动比可变机构,其能够改变转向轮的转向角相对操舵部件的操舵角的传动比,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够绕第一轴线旋转的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
第一滚道圈,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面,将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以可差动旋转的方式连结在一起;
第二滚道圈,其借助滚动体将该第一滚道圈支承为能够旋转;和
能够驱动该第二滚道圈旋转的致动器,
作为所述第一滚道圈和所述第二滚道圈的中心轴线的第二轴线相对所述第一轴线倾斜,
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滚道圈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面分别相对的动力传动面,
设置有使所述第一滚道圈的所述第一端面和与该端面对应的所述输入部件的动力传动面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卡合的第一凹凸卡合部,
所述第一凹凸卡合部,包括在所述第一端面和与该端面对应的所述动力传动面之中设置在一个面上的第一凸部,和设置在另一个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凸部卡合的第一凹部,
设置有使所述第一滚道圈的所述第二端面和与该端面对应的所述输出部件的动力传动面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卡合的第二凹凸卡合部,
所述第二凹凸卡合部,包括在所述第二端面和与该端面对应的所述动力传动面之中设置在一个面上的第二凸部,和设置在另一个面上且与所述第二凸部卡合的第二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具备电动马达,
该电动马达具有转子,所述转子保持所述第二滚道圈而能够与之一起旋转,并且所述转子能够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形成包围所述第一凹凸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凹凸卡合部的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子上形成有倾斜孔,该倾斜孔具有沿着所述第二轴线的中心轴线,用于保持所述第二滚道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用被壳体保持的第二轴承和第四轴承对所述转子进行两端支承,所述第一滚道圈在所述转子的轴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在所述转子的轴方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轴,其贯穿插入到形成在所述输入部件上的插通孔中,并与所述输入部件可一起旋转地连结;第二轴,其贯穿插入到形成在所述输出部件上的插通孔中,并与所述输出部件可一起旋转地连结;和支承机构,其对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相互的相对端部以同轴且可做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包括筒状部件和轴承,
所述筒状部件包围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彼此的相对端部,并与所述第一轴及第二轴的一方连结而能够与之一起旋转,
所述轴承介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另一方与所述筒状部件之间,而允许两者的相对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施力部件,施力部件使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的一方向接近另一方的施力方向施力,
利用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第一凹凸卡合部和第二凹凸卡合部赋予预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将所述输入部件向所述输出部件进行施力。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壳体保持、并将所述输入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轴承,
所述施力部件经由所述第一轴承对所述输入部件施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动比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轴承保持孔保持,
所述施力部件含有与形成在所述轴承保持孔的螺纹部接合的螺纹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23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