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体侧部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2949.3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5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贵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常殿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体(车身)侧部构造,更详细地说,涉及在沿着车体的下侧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空封闭截面的门槛(サイドシル)上,结合有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梁构件的端部以及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柱构件的下端部的车体侧部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车体侧部构造,以往一般众所周知下述的构造:具备沿着车体的下侧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空封闭截面的门槛(或者摇杆(ロツカ)),在该门槛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结合有配置在车体侧部而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中柱的下端部。作为这种车体侧部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门槛(摇杆)内配设有Z型截面的加强件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2203号公报(段落0035,图5)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Z型截面的加强件将沿着门槛的中空截面的对角线方向的连结部分仅形成为平板状,所以对于门槛的中空截面的对角线方向的纵弯曲强度(压曲强度)并不能说充分高。
因此,在向车体输入侧面碰撞载荷从而中柱向车体内侧弯曲、通过其下端部将门槛向上方上拉时,具有门槛在中空截面的对角线方向上变形从而其中空截面形状较大地破坏的危险。
尤其,如果增大加强件的长度而增大该Z型截面的连结部分的纵弯曲强度,则虽然设想能够抑制这样的门槛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破坏,但此时车体的重量大幅度地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导致车体的大幅度的重量增大地抑制由向车体输入侧面碰撞载荷而引起的门槛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破坏的车体侧部构造。
本发明中的车体侧部构造,是在沿着车体的下侧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空截面的门槛上结合有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梁构件的端部以及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柱构件的下端部的车体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门槛内,设有增强其中空截面的对角线方向的强度的加强构件。
在本发明的车体侧部构造中,在向车体输入侧面碰撞载荷、通过车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柱构件的下端部将门槛向上方上拉时,设置在门槛内的加强构件增强门槛的中空截面的对角线方向的强度而抑制门槛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破坏。该加强构件被配置在车体的梁构件或者柱构件的附近,由此不会导致车体的大幅度的重量增大。
为了将本发明的车体侧部构造轻量化,加强构件优选设为沿着门槛的外壁部的下部与内壁部的上部之间的中空截面的对角线形成有凸状体的金属板制的隔板。该金属板制的隔板为了进一步轻量化,可以设为沿着凸状体将其两侧部分切口(切缺,缺口)的形状。
在加强构件由金属板制的隔板构成的本发明的车体侧部构造中,隔板的凸状体增强门槛的外壁部的下部与内壁部的上部之间的中空截面的对角线方向的强度而抑制门槛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破坏。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体侧部构造中,加强构件也可以设为沿着门槛的内壁部的下部与外壁部的上部之间的中空截面的对角线配设的拉伸构件。此时,拉伸构件增强门槛的内壁部的下部与外壁部的上部之间的中空截面的对角线方向的拉伸强度而抑制门槛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破坏。
另外,本发明中的车体侧部构造,是在沿着车体的下侧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空截面的门槛上结合有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梁构件的端部以及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柱构件的下端部的车体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门槛内设有加强构件;加强构件使连结门槛的外壁部的下部的角部与内壁部的上部的角部的方向的压缩强度比连结门槛的外壁部的上部的角部与内壁部的下部的角部的方向的压缩强度高。
在向车体输入侧面碰撞载荷、通过车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柱构件的下端部将门槛向上方上拉时,可以认为沿着连结门槛的外壁部的下部的角部与内壁部的上部的角部的方向施加压缩力。在本发明的车体侧部构造中,通过设置在门槛内的加强构件提高连结门槛的外壁部的下部的角部与内壁部的上部的角部的方向的压缩强度。因此,能够抑制由向车体输入侧面碰撞载荷而引起的门槛的中空截面形状的破坏。
另外,本发明中的车体侧部构造,是在沿着车体的下侧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空截面的门槛上结合有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梁构件的端部以及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柱构件的下端部的车体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门槛内设有加强构件;在加强构件上,设有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突出并沿着从门槛的外壁部的下部向内壁部的上部的方向而形成的凸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29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车辆后栏板
- 下一篇:气流由外到内轴向流动的两级圆筒形充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