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流由外到内轴向流动的两级圆筒形充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3185.X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5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布拉德利·W·史密斯;戴维·W·帕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外到内 轴向 流动 两级 圆筒 充气 | ||
1.一种具有纵轴的充气机,该充气机包括:
第一室,其包括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
第一滤网,其包括多个气流孔,所述第一滤网定位在所述第一室内,其中所述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位于所述滤网外部;和
过滤器,其定位在所述第一室外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产生第一数量的气体,所述第一数量的气体通过所述气流孔朝向所述纵轴流动、进入所述过滤器、然后远离所述纵轴流过所述过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数量的气体流过所述过滤器之后,该气体通过一个或多个出口离开所述充气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室和所述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爆裂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数量发生剂的燃烧发生在所述第一滤网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附接到所述第一室的第一引发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室,其中所述第一室定位在所述充气机的第一端部处,并且所述第二室定位在所述充气机的第二端部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包括第二数量气体发生剂和第二滤网,其中所述第二滤网包括多个气流孔,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的供给源位于所述第二滤网外部;并且所述第二数量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产生第二数量的气体,所述第二数量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滤网中的气流孔朝向所述纵轴流动、进入所述过滤器、然后远离所述纵轴流过所述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发生在所述第一室外部,并且所述第二气体数量发生剂的点火发生在所述第二滤网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数量发生剂和所述第二气体数量发生剂均包括圆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附接到所述第二室的第二引发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第二室进行密封的第二爆裂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外部的外部区域。
13.一种具有纵轴的充气机,所述充气机包括:
第一室,所述第一室包括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和
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包括一个或多个气流孔,所述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外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发生在所述第一滤网外部,并产生第一数量的气体,所述第一数量的气体在穿过所述气流孔的同时朝向所述纵轴流动、离开所述第一室、然后随着其离开所述充气机而远离所述纵轴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室,所述第二室具有第二数量气体发生剂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数量气体发生剂位于所述第二滤网外部,其中所述第二数量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发生在所述第二滤网外部,并且产生第二数量的气体,所述第二数量的气体在穿过所述第二滤网的一个或多个气流孔的同时朝向所述纵轴流动、离开所述第二室、然后随着其离开充气机而远离所述纵轴流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数量发生剂和所述第二气体数量发生剂均包括圆片。
16.一种对具有纵轴的充气机进行扩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充气机,所述充气机包括:
第一室,其包括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
第一滤网,其包括多个气流孔,所述第一滤网定位在所述第一室内,所述第一气体数量发生剂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外部;
过滤器,其定位在所述第一室外侧;
燃烧所述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以产生第一数量的气体,其中所述第一数量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发生在所述第一滤网外部;
通过使所述第一数量的气体在穿过所述气流孔的同时朝向所述纵轴路流动、进入所述过滤器、然后随着其流过所述过滤器而远离所述纵轴流动、并离开所述充气机,来排出所述第一数量的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318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体侧部构造
- 下一篇:显示屏部收纳型仪器及车载用信息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