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5572.7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5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冈部宏二郎;加濑文俊;安原重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26 | 分类号: | B60R19/26;B62D21/15;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中左右前侧框架设有冲击吸收区段,且保险杠横梁固定地安装至冲击吸收区段。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中左右前侧框架设有冲击吸收区段,冲击吸收区段上设有用于安全气囊的加速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的车身前部构造在车身的左右侧各包括:横向地布置在相应的(左或右)前侧框架外侧的上部构件、分别设置于前侧框架和上部构件的前端部分并且在车身宽度方向上互相隔开的内、外侧冲击吸收构件、以及固定至内、外侧冲击吸收构件的保险杠横梁。
2007-190964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JP 2007-190964A)中公开了这种车身前部构造的示例,下面将参照图20对其进行说明。图20是示出在传统车身前部构造中如何对偏置碰撞引起的冲击能量(即碰撞冲击能量)进行吸收的视图,仅示出车身前部构造的左右侧中的一侧(图20的示例中示出左侧)。在车身前部构造200中,内、外侧冲击吸收区段203和204构成构造200的冲击吸收单元,并且被分别设置于左前侧框架201和上部构件202的前端部分上;由此,扩大了冲击吸收单元的整体宽度。因此,当如白色箭头f所示的冲击负载作用于保险杠横梁205时,能够防止各冲击吸收区段203和204不希望地向侧面倾斜,使得作用的冲击负载f能够通过冲击吸收区段203和204被传递至左前侧框架201和上部构件202。
外侧冲击吸收区段204的内侧壁部分204a从左前侧框架201的外侧壁部分201a向外侧隔开距离S。由此,当另一辆车辆210相对于穿过本车(即使用车身前部构造200的车辆)宽度中央延伸的纵向中心线偏置(例如向左偏置)地与本车碰撞时,作用于保险杠横梁205的碰撞冲击负载如箭头a和b所示地通过冲击吸收区段203和204被传递至左前侧框架201和左上部构件202。
这种偏置碰撞将使得保险杠横梁205如虚线所示地变形,由此碰撞冲击负载如箭头c所示地朝向车身纵向中心线地作用。该冲击负载作用于左前侧框架201并且将使得左前侧框架201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弯曲。因此,左前侧框架201设有用作加强构件的加固件(隔板)以防止侧框架201如箭头d所示地弯曲变形。但是,如果左前侧框架201由这样的加固件加强,那么左前侧框架201的重量将不希望地增加。
在现有技术中还知道有这样的车身前部构造,在车身前部的左右侧,前侧框架和上部构件各自的前端部分通过连接框架互相连接,且连接框架上设有加速度传感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加速度(减速度)来确定碰撞的发生(即存在/不存在)。一旦确定车辆发生碰撞,安全气囊打开或者展开以保护车辆乘员。3930004号日本专利(JP 3,930,004B)中公开了这种车身前部构造的一种示例。
在现有技术中还已知有这样的车身前部构造,其不仅能够吸收低速碰撞引起的冲击能量,而且能够吸收高速碰撞引起的冲击能量。由此,吸收由低速碰撞引起的冲击能量能够保护与本车发生碰撞的对象,而吸收由高速碰撞引起的冲击能量能够保护车辆乘员。通过提供如JP 3,930,004B中所公开的设有加速度传感器的车身前部构造,一旦任意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加速度超过预定的安全气囊展开加速度阈值时,安全气囊可以在车室内展开;这一布置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车辆乘员。
为了使安全气囊在低速碰撞时保持不展开而仅在高速碰撞时展开,需要高精度地设置适当的安全气囊展开加速度阈值。冲击能量所产生的加速度将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为了高精度地设置安全气囊展开加速度阈值,优选地将安全气囊展开加速度阈值设定在加速度急剧上升的范围内,即设定在加速度变化率较大(因此也是加速度变化率明显)的范围内。但是,因为车身前部构造具有能够吸收由于低速碰撞引起的冲击能量的低速碰撞吸收功能,所以在高速碰撞时低速碰撞吸收功能会不希望地作用。因此,在高速碰撞时难以得到大的加速度变化率,并且难以将安全气囊展开加速度阈值设定在明显的加速度变化率的范围内。因此,难以基于预先存储的(预先设定的)安全气囊展开加速度阈值准确地确定需要展开安全气囊的适当时候(或加速度水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身前部构造,其使得各前侧框架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不产生不希望的弯曲,并且实现前侧框架的轻量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适当地吸收由于低速碰撞和高速碰撞所引起的冲击能量,并且能够在大的、明显的加速度变化率的范围内设定适当的安全气囊展开加速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55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炼烃原料的方法
- 下一篇:尤其应用于港口的重型运输模块化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