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周血白细胞中FC受体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mRNA表达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6017.6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5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三桥将人;远藤胜也;小原和彦;井筒浩;太田修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日立化成研究中心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P1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周血 白细胞 fc 受体 肿瘤 坏死 因子 家族 mrna 表达 | ||
1.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否有可能应答于抗TNF疗法的方法,包括:
在体外刺激来自所述患者的第一样品中的白细胞的Fc受体;
测量在刺激后的第一样品中的编码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蛋白的mRNA的量;
在体外使第二样品中的白细胞暴露于对照刺激物;
测量第二样品中所述mRNA的量;
确定第一样品中mRNA的量与第二样品中mRNA的量的比率;和
如果所述比率是约2∶1或更大,则确定患者有可能应答于所述疗法。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mRNA编码TNFSF-2。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刺激第一样品中的白细胞包括将热聚人IgG与第一样品相互混合。
4.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第一样品和第二样品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全血。
5.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照刺激物是磷酸盐缓冲液。
6.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疗法包括施用选自由英夫利昔单抗和依那西普组成的组中的药剂。
7.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否有可能应答于疗法的方法,所述疗法为抑制抗FcR-介导的编码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蛋白的mRNA的表达的疗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体外刺激来自所述患者的第一样品中的白细胞的Fc受体;
测量在刺激后的第一样品中的编码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蛋白的mRNA的量;
在体外使第二样品中的白细胞暴露于对照刺激物;
测量第二样品中所述mRNA的量;
确定第一样品中mRNA的量与第二样品中mRNA的量的比率;以及
如果所述比率是约2∶1或更大,则确定患者有可能应答于疗法。
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mRNA编码TNFSF-2。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刺激第一样品中的白细胞包括将热聚人IgG与第一样品相互混合。
10.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第一样品和第二样品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全血。
11.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照刺激物是磷酸盐缓冲液。
12.鉴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推定性药剂的方法,包括:
获得来自人的包含白细胞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样品,其中所述样品的白细胞在暴露于热聚人IgG时在编码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蛋白的mRNA的转录方面显示出至少1.5倍增加;
在体外刺激第一样品中的白细胞的Fc受体;
在体外使第二样品中的白细胞暴露于对照刺激物;
测量在刺激后的第一和第二样品中mRNA的量;
使第三和第四样品暴露于该药剂;
在体外刺激在暴露后的第三样品中的白细胞的Fc受体;
在体外使第四样品中的白细胞暴露于对照刺激物;
测量在刺激后的第三和第四样品中mRNA的水平;以及
比较从第一样品获得的数据与从第三样品获得的数据,并且比较从第二样品获得的数据与从第四样品获得的数据,其中比较的数据之间的显著差异预示推定性药剂。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
在测量第一和第二样品中mRNA的量后,计算第一样品中mRNA的量与第二样品中mRNA的量的第一比率;
在测量第三和第四样品中mRNA的水平后,计算第三样品中mRNA的量与第四样品中mRNA的量的第二比率;
比较第一比率与第二比率,其中比率的显著差异预示推定性药剂。
14.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TNFSF蛋白是TNFSF-2、TNFSF-8或TNFSF-15。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刺激第一和第三样品中的白细胞包括将热聚人IgG与所述样品相互混合。
16.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照刺激物是磷酸盐缓冲液。
17.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样品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全血。
18.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比率的显著差异是第一比率大于第二比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日立化成研究中心公司,未经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日立化成研究中心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60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