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插接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8781.7 | 申请日: | 200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威海姆·布莱克波恩;马丁·泽豪瑟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1 | 分类号: | H01R13/41;H01R13/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德国弗***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插接 连接器 | ||
1.一种同轴插接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同轴插头或同轴插座,其包括外导体部(10)、内导体部(12)、将所述内导体部(12)保持在所述外导体部(10)内的轴向预定位置处并使所述内导体部(12)与所述外导体部(10)同轴的介电体(14)、以及插入侧端(22),所述插入侧端(22)用于将所述内导体部(12)和所述外导体部(10)分别与相配的同轴插接连接器的内导体部和外导体部电性地和机械地插接,其中,所述介电体(14)具有轴向槽道(24),所述槽道(24)具有第一预定径向直径(30),所述内导体部(12)配置于所述槽道内,
所述同轴插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介电体(14)的位于插入侧端(22)或位于与该插入侧端(22)距离一定距离的位置处,将用于所述内导体部(12)的槽道(24)构造为使得所述槽道(24)的径向直径朝所述插入侧端(22)方向从所述第一预定径向直径(30)逐渐减小到第二预定径向直径(32),其中,所述内导体部(12)至少具有一第一直径(34)和一第二直径(36),所述第二直径(36)比所述第一直径(34)小,而且所述第二直径(36)比所述介电体(14)的槽道(24)的第二预定径向直径(32)小,所述内导体部(12)的第一直径(34)被选择为使得所述内导体部(12)配合在所述槽道(24)的第一预定径向直径(30)内,同时,所述内导体部(12)的第一直径(34)比所述槽道(24)的第二预定径向直径(32)大,使得在所述内导体部(12)的外侧于所述内导体部(12)的第一直径(34)与所述内导体部(12)的第二直径(36)的连接处形成肩部(38),其中,所述肩部(38)沿轴线方向配置在所述内导体部(12)的外侧,使得当所述内导体部(12)的肩部(38)抵顶于所述介电体(14)的槽道(24)的径向直径(30,32)的逐渐减小部时,所述内导体部(12)位于所述外导体部(10)内的预定轴向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导体部(12)的外侧上设置至少一个凸部(26),在所述介电体(14)的面向所述槽道(24)的内侧配置和构造至少一个凹部(28),使得当所述内导体部(12)被轴向地推入所述介电体(14)的槽道(24)而到达预定位置时,所述内导体部(12)上的凸部(26)与所述介电体(14)上的凹部(28)相互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38)在所述内导体部(12)的外侧沿着周向延伸过所述内导体部(12)的整个周长。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同轴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插接连接器还包括编码外壳(18),所述编码外壳(18)的接口区内的物理尺寸符合50Ω射频接口的FAKRA标准化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87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