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用发动机中的相位可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28779.8 | 申请日: | 200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6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龟田美千广;永洞真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锻汽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4 | 分类号: | F01L1/3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发动机 中的 相位 可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用发动机中的相位可变装置,该相位可变装置由转动操作力施加机构对转鼓施加转动操作力,使凸轮轴相对于由曲轴驱动的链轮的旋转相位变化,改变气门的开闭时机。
背景技术
作为这样的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气门时机控制装置。下述专利文献1的装置,是将凸轮轴1相对于从发动机的曲轴受到驱动力而驱动的驱动板2(链轮)的组装角向提前角侧(驱动板2的旋转方向)或者延迟角侧(与驱动板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改变,并改变由凸轮开闭的内燃机的气门的开闭时机的装置。
专利文献1的装置,相对于与凸轮轴1一体化的隔板8可相对转动地组装了驱动板2。另外,在隔板8的前方,具有向放射方向伸出的3个杆12的杆轴13由螺栓18与上述隔板8一起固定在凸轮轴1上。在杆12上由连结销16自由转动地连结了连杆臂14的一端,在臂14的另一端由连结销17自由转动地安装了可动操作构件11。在驱动板2的前面上设置了壁面由沿径向设置的平行的一对导壁9a、9b构成的径向导向部10,可动操作构件11自由滑动地组装在导壁9a、9b之间。另外,在可动操作构件11的前面侧设置了半球状的凹部21,可转动地收容保持了作为转动构件的球22。
另一方面,在杆轴13的前端部经轴承23可旋转地支承导板24。在导板24上,在后面侧形成了沿驱动板2的旋转方向螺旋逐渐缩径的螺旋槽28(螺旋状导向件),卡合了保持在可动操作构件11上的球22。
如果以球22卡合了的状态受到外力,导板24相对于驱动板2向延迟角方向(与驱动板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旋转,则可动操作构件11沿径向导向部10和螺旋槽28向径向内侧移动。如果可动操作构件11向径向内侧移动,则凸轮轴1和驱动板2的组装角,因为凸轮轴1与杆轴13一体化及连杆臂14和杆12的连接作用,凸轮轴1相对于驱动板2向提前角方向相对转动,所以向提前角侧(提前角方向)改变。
另一方面,与上述相反,如果以球22卡合了的状态受到转矩,导板24相对于驱动板2向提前角方向(驱动板2的旋转方向)相对旋转,则可动操作构件11通过螺旋槽28向径向外侧移动。如果可动操作构件11向径向外侧移动,则凸轮轴1和驱动板2的组装角,因为凸轮轴1相对于驱动板2向延迟角方向相对转动,所以向延迟角侧(延迟角方向)改变。
即,专利文献1的装置,是通过对导板24上附加转矩,使导板24相对于驱动板2向上述延迟角方向或者提前角方向的任一方向相对旋转,向提前角侧或者延迟角侧的任一侧改变凸轮轴1和驱动板2的组装角的装置。使导板24相对于驱动板2相对旋转的上述转矩,通过组合第一及第二电磁制动器26、27而附加在以下所示的行星齿轮机构25上。
行星齿轮机构25被构成为:通过在杆轴13的前端部经轴承29自由旋转地支承将制动凸缘34一体化的恒星齿轮30,在导板24的前端凹部的内周面上形成环形齿轮31,在轴承23和29之间设置固定在杆轴13上的托板32,在托板32上自由转动地支承与恒星齿轮30和环形齿轮31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33。另外,第一及第二电磁制动器26、27,通过与导板24和制动凸缘34的前端面对峙地配置,制动它们的旋转。
即,导板24,因为从第一电磁制动器26受到制动力,所以受到相对于驱动板2向延迟角方向相对旋转的转矩。另一方面,恒星齿轮30从第二电磁制动器27受到制动力而相对于托板32向延迟角方向相对旋转。此时,行星齿轮33通过自转使环形齿轮31增速。因此,导板24,因为恒星齿轮30从第二电磁制动器27受到制动力,所以受到相对于驱动板2向前进侧相对旋转的转矩。凸轮轴1和驱动板的组装角,与导板24受到的上述转矩的方向相应地向提前角侧或者延迟角侧的任一侧改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气门时机调整装置,在与凸轮轴4一体化的输出轴22上可相对转动地支承由曲轴驱动的旋转构件12,由电动机70使与作用轴72一体化的偏心轴18转动,由偏心轴18经向与其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旋转的行星齿轮30和环形齿轮使输出轴22转动,使凸轮轴4相对于支承在输出轴22上的旋转构件12相对转动,由此来改变两者的组装角,改变气门的开闭时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777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41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锻汽门株式会社,未经日锻汽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8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超强纳米复合晶岗石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轻质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