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用导管及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31603.8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6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岩本三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海洋工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3H5/16 | 分类号: | B63H5/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推进性能的船舶用导管及设有该导管的船舶。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朝向内侧突出的翼形状的大致圆环状的船舶用导管(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0089号公报
发明的公开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本发明人发现了在以往的船舶用导管中削减了推进性能的提高的事实。即,基于本发明人的无船舶用导管时的船尾附近的流向的解析结果,明确了如下情况:在相当于船舶用导管的上侧部分的区域中,成为随着朝向船尾而朝向下方的流向,但是在相当于船舶用导管的下侧部分的区域中,成为随着朝向船尾而朝向上方的流向。因此,在以往的船舶用导管中,在上侧部分虽能获得推进力,但在下侧部分却成了阻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谋求进一步提高推进性能的船舶用导管及船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用导管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板状体,被弯曲成具有半径r0的圆弧状的同时,其前后方向的截面形状呈朝向内侧突出的翼形状;及直线形的第2板状体,设置于第1板状体的端部,其中,第1板状体的中心轴与第2板状体的直线距离r满足0<r/r0<0.85。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用导管中,第1板状体被弯曲成圆弧状,且在该第1板状体的端部设有直线形的第2板状体。因此,以位于螺旋桨前方的同时第1板状体成为上侧且第2板状体成为下侧的方式将该船舶用导管安装于船体时,在以往的船舶用导管中无成为阻力原因的下侧部分。其结果,可谋求推进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用导管中,第1板状体的中心轴与第2板状体的直线距离r满足0<r/r0<0.85。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因以往的船舶用导管中无成为阻力原因的下侧部分而带来的推进性能提高的效果。
优选第1板状体的中心轴与第2板状体的直线距离r满足0.3≤r/r0≤0.8。这样,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因以往的船舶用导管中无成为阻力原因的下侧部分而带来的推进性能提高的效果。
优选第2板状体由平板构成。这样,可简单地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用导管。
优选第2板状体其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朝向内侧突出的翼形状。这样,除了第1板状体之外,在第2板状体中也能够获得推进力,所以可谋求推进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的特征在于,具备船体、为了产生主推进力而设置于船体的螺旋桨、及船舶用导管,其中,船舶用导管具有:第1板状体,被弯曲成具有半径r0的圆弧状;及直线形的第2板状体,设置于第1板状体的端部,其中,第1板状体的中心轴与第2板状体之间的直线距离r满足0<r/r0<0.85,所述船舶用导管以位于螺旋桨前方的同时第1板状体成为上侧且第2板状体成为下侧的方式安装于船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中,在船舶用导管中第1板状体被弯曲成圆弧状,该第1板状体的端部设有直线形的第2板状体。并且,船舶用导管以位于螺旋桨的前方的同时第1板状体成为上侧且第2板状体成为下侧的方式安装于船体。因此,在以往的船舶用导管中无成为阻力原因的下侧部分。其结果,可谋求推进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所具备的船舶用导管中,第1板状体的中心轴与第2板状体之间的直线距离r满足0<r/r0<0.85。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因以往的船舶用导管中无成为阻力原因的下侧部分而带来的推进性能提高的效果。
优选第1板状体的中心轴与第2板状体之间的直线距离r满足0.3≤r/r0≤0.8。这样,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因以往的船舶用导管中无成为阻力原因的下侧部分而带来的推进性能提高的效果。
优选第1板状体的中心轴与包含船舶用导管的后缘部的假想平面的交点位于比螺旋桨的旋转轴更靠近上方。第1板状体其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朝向内侧突出的翼形状,所以船舶用导管内侧的流速比船舶用导管外侧的流速快。因此,与第1板状体的中心轴和螺旋桨的旋转轴一致时相比,更多的较快的水流流入螺旋桨。其结果,可谋求推进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优选第2板状体由平板构成。这样,可简单地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所具备的船舶用导管。
进一步优选船舶用导管以第2板状体的前后方向沿该第2板状体所处的区域中的流向的方式安装于船体。这样,可充分减小在第2板状体中产生的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海洋工程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海洋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316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