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昆虫细胞中外源蛋白质表达的昆虫衍生启动子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31742.0 | 申请日: | 2008-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3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西尔维娅·戈麦斯萨巴斯蒂安;贾维尔·洛佩兹维达尔;伊斯梅尔·桑切斯拉莫斯;科瓦东加·阿隆索马蒂;何塞·安赫尔·马丁内斯埃斯克里瓦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替代基因表达有限公司(艾尔基尼克斯)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C12N15/866;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郑瑜生 |
地址: | 西班牙*** | 国省代码: | 西班牙;E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昆虫 细胞 中外 蛋白质 表达 衍生 启动子 | ||
1.用于开发表达调控多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其包括:
a)分离任何包括它们的相应调控多核苷酸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其位于编码hexamerin家族蛋白质的基因的可读框上游;和
b)通过传统手段扩增步骤a)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为最终开发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特征为SEQ ID NO:1(pB1)和SEQ ID NO:2(pB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扩增是通过使用引物SEQ ID NO:3和SEQ ID NO:4用于开发pB1和通过使用引物SEQ ID NO:5和SEQ ID NO:6用于开发pB2而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属于昆虫幼虫。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昆虫幼虫是粉纹夜蛾。
6.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来源于位于编码hexamerin家族蛋白质的基因可读框上游的任何多核苷酸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其为启动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选自SEQ ID NO:1(pB1)、SEQ ID NO:2(pB2),或其任何部分片段,其来源于位于编码hexamerin家族蛋白质的基因的可读框上游的任何调控核苷酸区域的任何序列。
9.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包括权利要求6-8任一项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以及任何其它调控多核苷酸序列的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中所述其他调控多核苷酸序列是蛋白质多角体蛋白的启动子或蛋白质p10的启动子。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包括pB2序列(SEQ ID NO:2)及蛋白质多角体蛋白的启动子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包括pB1序列(SEQ ID NO:1)及蛋白质多角体蛋白的启动子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包括pB2序列(SEQ ID NO:2)及蛋白质p10的启动子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包括pB1序列(SEQ ID NO:1)及蛋白质p10的启动子序列。
15.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包括权利要求8中其任何序列的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包括pB1序列(SEQ ID NO:1)及pB2序列(SEQ ID NO:2)。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包括pB1序列(SEQ ID NO:1),所述pB1序列至少重复两次。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其特征为包括pB2序列(SEQ ID NO:2),所述pB2序列至少重复两次。
19.权利要求6-18的调控多核苷酸序列用于构造表达载体的用途。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用途,其中所述表达载体是病毒,优选杆状病毒。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用途,其中所述表达载体是质粒。
22.表达载体,其特征为包括权利要求6-18的任何调控多核苷酸序列及至少编码目标蛋白质的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表达载体,其特征为其为病毒,优选杆状病毒。
24.根据权利要求22的表达载体,其特征为其为质粒。
25.由权利要求22-24的表达载体转化或转染的细胞。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细胞,其特征为它们是昆虫细胞优选来自Spodoptera frugiperda的sf9或sf21。
27.昆虫幼虫,其被权利要求22-24的表达载体转染、感染或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替代基因表达有限公司(艾尔基尼克斯),未经替代基因表达有限公司(艾尔基尼克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317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