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用于车辆侧柱的连接支架的车身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1326.5 | 申请日: | 200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D·Y·郭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2D2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 武;刘华联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用于 车辆 连接 支架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车辆侧柱的承载连接支架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车辆侧柱设计成部分地吸收侧面冲击载荷。一些车身具有通常与驾驶员座位组件横向对齐的b柱和与乘客座位组件对齐的反向b柱。b柱操作地连接到支撑座位组件的地板组件上。
发明内容
[0003]车身结构设置成包括通常直立的框柱,例如限定空腔的b柱。框柱可具有内柱元件和在内柱元件外侧并且连接到内柱元件的外柱元件,相连的内外柱元件在其间限定了空腔。承载连接支架至少部分地横向跨越所述空腔的一部分。连接支架具有通常朝着内柱元件倾斜的表面。车身结构还包括地板组件和通常为楔形的角撑板,该角撑板操作地连接到框柱上与承载连接支架横向对齐,并且具有通常从框柱向地板组件倾斜的表面。座位组件固定到框柱内侧的地板组件上。连接支架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吸收基本横向的冲击力,并且响应于框柱上的横向冲击通过所述倾斜表面在b柱、角撑板和地板组件上施加力矩,该力矩至少部分地抵消了框柱由于冲击力而在角撑板和地板组件上施加的反向力矩。
[0004]角撑板通常为楔形且操作地连接到与承载连接支架横向对齐的框柱上,具有通常从框柱向地板组件倾斜的表面。
[0005]结合附图,从下面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可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车身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性透视图,其中连接支架焊接在b柱的内柱元件上,角撑板焊接在连接支架上且通常在b柱内柱元件的内侧。
[0007]图2为图1中车身结构的局部侧视图的示意性截面图,包括地板组件和座位组件,并示出了可变形阻挡层;以及
[0008]图3为图2中车身结构的局部侧面图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可变形阻挡层撞击b柱,从而由b柱在角撑板和地板组件上产生力矩,并由连接支架产生反向力矩。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的组件,图1示出了车身结构10的一部分,包括b柱内柱元件12。车身结构10部分地形成车辆11。承载连接支架14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在连接支架14的各键片部分13A、13B、13C固定到b柱内柱元件12的外侧。如下所述,连接支架14吸收冲击力,并抵消b柱40的旋转(图2和图3中所示),以减小或防止b柱40横向向内或内侧的入侵(intrusion)。如本文所使用的,“内侧”方向为指向车辆中心的方向,“外侧”方向为远离车辆中心的方向。
[0010]b柱内柱元件12部分地限定了空腔15,连接支架14横向地跨越该空腔。连接支架14具有通常从连接支架14的外部或外侧部分18向内部或内侧部分20倾斜(即,斜向上)的面朝上的倾斜表面16。即,表面16朝着b柱内柱元件12倾斜。连接支架14可为任何一般的坚硬承载材料,例如铝合金或钢。连接支架14在倾斜表面16中限定了孔22,以减小连接支架14的重量,同时仍保持用于本文所述目的的足够组件强度。b柱内柱元件12还限定了与连接支架14相邻的孔24。
[0011]通常为楔形的角撑板26与通常在内柱元件12内侧的连接支架14横向对齐。其它凸缘,例如角撑板26的凸缘30用于将角撑板26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图2中所示的地板组件32上。角撑板26具有延伸通过孔24的臂部分28,该臂部分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连接支架14上。角撑板26与臂部分28相对的相对侧可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内柱元件12上。角撑板26具有通常从b柱内柱元件12沿向内方向向下倾斜的面朝上的倾斜表面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13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