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塞杆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2601.5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Y·克里斯蒂安;D·R·L·西费勒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14 | 分类号: | F16J1/14;F16J1/22;F16D65/20;F16D25/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杆 连接 装置 | ||
1.活塞杆连接装置,该活塞杆连接装置将活塞杆(1)连接到活塞(7)上,该活塞杆连接 装置用于车辆中的液压操作装置的主缸(H),其中,活塞杆(1)与一个可沿着纵向轴线轴向 运动地支承在壳体(11)中的活塞(7)可摆动运动地这样相耦合:使得该活塞杆可在摆动平 面(S)中摆动一个角度(α),其特征在于:该活塞杆(1)在其与该活塞处于作用连接的第一端 部(1.1)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成形元件,所述第一成形元件与第二成形元件相对应并且由 此避免该活塞(7)扭转;
其中,所述第二成形元件构造在一个适配元件(5)上,活塞(7)具有一个位于活塞杆侧 的端部(7.1),该适配元件固定在端部(7.1)上,在该活塞(7)中设置有一个可确定活塞位置 的传感器元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适配元件(5)插入到该活塞(7)的 一凹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之一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塞杆(1)具有两个彼此 对置的第一成形元件,构造在该适配元件(5)上的两个第二成形元件与这些第一成形元件 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塞杆(1)在其第一端部上具有 一个球面状弯曲的表面;所述第一成形元件以至少一个凹部(3)的形式构造在该第一端部 (1.1)中;该适配元件(5)具有呈相对应的突出部(6)形式的第二成形元件,所述突出部嵌入 到所述第一成形元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塞杆(1)在其第一端部上具有 球形构型;两个彼此对置的第一成形元件以缝隙形式加工在该第一端部中并且与纵向轴线 (A1)对齐地延伸;在每个第一成形元件中嵌入一个呈构造在该适配元件(5)上的径向向内 指向的突出部形式的相对应的第二成形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塞杆(1)在其第一端部(1.1)上 具有至少一个呈扁平部形式的第一成形元件,所述扁平部与该活塞杆(1)的摆动平面(S)平 行地延伸,其中,构造在该适配元件(5)上的第二成形元件靠置在所述扁平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塞杆(1)在其第一端部(1.1)上 具有两个彼此对置的呈扁平部形式的第一成形元件,该适配元件(5)具有两个呈靠置面形 式的与这些扁平部相对应的第二成形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呈扁平部形式的所述第一成形 元件构造成平的、凸面的或凹面的。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适配元件(5)具有一个插接区域 (5.1)和一个接收区域(5.2),该适配元件可通过该插接区域固定在该活塞(7)上,该活塞杆 (1)的第一端部(1.1)可卡扣到该接收区域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接区域(5.1)可插接到该活塞 的相对应的固定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接区域(5.1)在其圆周上设 置有一个型廓部(5.3),该型廓部在装配好的状态中压在该固定孔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接区域(5.1)构造成旋转对 称的;该型廓部(5.3)以彼此交替的隆起部和凹陷部的形式构造。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接区域(5.1)彼此交替的隆 起部和凹陷部构成一个在纵剖面上呈锯齿状的型廓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型廓部(5.3)的朝插接区域 (5.1)的端面方向指向的侧壁与朝接收区域(5.2)方向指向的侧壁相比具有较小的升角。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活塞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接区域(5.1)具有一个装配斜 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未经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26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