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抵消反作用力的装置,其设定和使用方法及涂布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3055.7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4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容珪;柳道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5/00 | 分类号: | B41J25/00;B41J2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段斌 |
地址: | 韩国庆尚***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抵消 反作用力 装置 设定 使用方法 涂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抵消由诸如运输遥控设备或精加工工具的传 递系统的移动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减小振动的装置,一种设定所述 反作用力抵消装置的质量体的方法,一种使用反作用力抵消装置抵消 反作用力的方法和一种具有所述反作用力抵消装置的涂布机。
背景技术
通常,包括半导体制造设备或LCD制造设备的精加工遥控设 备,或包括运输机械的精密设备配备有线性系统,以便在沿X轴或 Y轴方向精确移动工作头(下文中称之为“可动体”)的同时执行操 作。
例如,将诸如包括在LCD制造设备中的涂布机的设备构造成, 在设置在头单元上的喷嘴和放置在托台上的基板之间执行相对移动 的同时,形成密封图案或滴落液晶。涂布机配备有通常称为线性引 导件的线性系统,以便沿X,Y和Z轴方向移动喷嘴或托台。
在可动体(移动部分)沿支承体(固定部分)线性移动的同时, 操作每个线性系统,即线性移动单元以移动或传递加工工具。当可 动体在增大或降低速度的同时沿支承体移动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在支承体上不可避免地产生反作用力。将产 生的反作用力传递到支承体安装其中的整个设备,因此产生振动, 从而妨碍更精确地控制和驱动加工工具。
因此,已经对采用线性系统的多种精加工遥控设备和设备进行 研究,以减小由在系统的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所导致的振动。
减小振动的方法使用机械反作用力系统和软件(S/W)振动控 制系统。机械反作用力系统是使用质量是可动体的质量的五倍或更 多倍的质量体来抵消反作用力,由此减小振动的系统。此外,S/W 振动控制系统是将特定输入量添加到线性机构的已有输入量以形成 最终输入量,由此控制可动体的移动,因此减小由可动体的操作所 产生的振动的系统。就是说,S/W振动控制系统使用以控制方法使 得振动最小化的方法,其中,当控制且驱动可动体时,另外输入与 固有频率相应的新的反向频率。
仅将机械反作用力系统或S/W振动控制系统中的任意一个设置 在具有线性系统的常规设备中以减振。然而,仅借助一种系统难以 获得更为理想的减振效果。
特别地,机械反作用力系统使用质量是可动体的质量的五倍或 更多倍的质量体来减振,使得构造质量体需要很高成本,并且质量 体占据了较大的安装空间,因此整个设备的构造是复杂的,且降低 了竞争力。
发明内容
因此,紧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已经作出了本发明,并 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使用软件振动控制方法和机械反作 用力抵消方法,来更理想地减小加速系统中产生的振动的反作用力 抵消装置,一种设定反作用力抵消装置的质量体的方法,一种使用 反作用力抵消装置抵消反作用力的方法,以及一种具有该反作用力 抵消装置的涂布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反作用力抵消装置,该反作用力 抵消装置检查软件振动控制单元的减振能力,由此使得构成机械反 作用力抵消单元的质量体的质量最小化,因而简化了整个遥控设备 和机器结构,并使得减振效果最大化,一种设定所述反作用力抵消 装置的质量体的方法,一种使用所述反作用力抵消装置抵消反作用 力的方法,和一种具有所述反作用力抵消装置的涂布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抵消反作用力的装置, 该装置包括:支承体,该支承体以相对于可动体支承件沿X轴方向 移动的方式安装到可动体支承件;可动体,该可动体沿支承体在X 轴方向上线性移动;软件振动控制单元,该软件振动控制单元以输 入成形方法修正用于驱动可动体的基准命令集,并输出以输入成形 方法修正的成形命令,以控制可动体的驱动,由此减小当驱动可动 体时产生的振动;和机械反作用力抵消单元,该机械反作用力抵消 单元联结到支承体,并且当沿着支承体加速或减速可动体时,使用 质量体抵消施加在支承体上的反作用力。
所述装置还包括振动感测部分,该振动感测部分用于探测在驱 动可动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可动体的振动。响应于在驱动可动体的过 程中产生的、并且由振动感测部分探测到的实际振动感测结果,软 件振动控制单元修正成形命令,并且输出命令。
机械反作用力抵消单元包括通过连接单元联结到支承体的质量 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3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双冷源制冷系统
- 下一篇:基于空调系统能效的蓄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