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次级注气反应压力传感器下游泄漏或阻塞识别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3705.8 | 申请日: | 200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8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I·J·麦埃文;M·L·霍尔;L·O·默里;J·C·格罗;R·A·范坎普;D·E·普罗特;I·阿尼尔罗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2 | 分类号: | F01N3/22;F01N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原绍辉;杨松龄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级 反应 压力传感器 下游 泄漏 阻塞 识别 算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获得于2008年2月1日提出的美国临时申请 号61/025,556的相关权益。此处将参考引用上述申请公开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本涉及次级注气反应系统(SAIR),具体而言, 涉及SAIR压力传感器下游SAIR系统的泄漏或阻塞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本节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本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不构成 先前技术。
已知在内燃机机动车的废气流道内要使用一个催化转化 器。催化转化器包括有一个涂覆催化剂材料涂层的基片,从而催化碳 氢化合物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的氮化作用,并减少车辆废气中氮氧化 物的排放。当催化剂处于可触发催化反应所需最低温度以上温度、并 且废气具有适当燃料-空气比(F/A)时,催化剂就有效发挥作用。
需要对输送到发动机中的燃料-空气比进行优化以便性能 控制及排放控制。在启动时格外难以进行排放控制,因为很大一部分 输送燃料还未燃烧就被排放出去,而且催化剂也未达到其工作温度。 曾经采用了多种方法来降低废气排放并提高催化转化器性能,包括提 高发动机空转转速、延时点火并/或减少输送燃料等。
在一种用来改善启动阶段催化转化器性能的方法中使用 了一种次级注气反应(SAIR)系统。可将次级注气(SAI)泵输出端 安放在催化转化器上游的排气系统中并向废气中注入空气,以便与发 动机中未燃烧燃料和部分燃烧燃料相互作用来加热催化剂。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对与SAIR系统相关的SAI阀上游 管道中SAI故障(如泄漏且/或阻塞)进行检测是有所助益的。对SAIR 系统中SAI阀下游故障进行检测也是有用的。虽然某些控制系统已能 充分检测到SAI阀上游的此类故障,但难于对SAI阀下游故障进行检 测。
发明内容
在一种用于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控制模块及方法中包括有 一个次级进气(SAI)压力模块、一个累加模块、一个运算模块和一个 判别模块。次级进气(SAI)压力模块用于监测SAI压力。累加模块可 根据监测的SAI压力来累计SAI串长。运算模块可根据累计SAI串长 来判断平均SAI串长。判别模块可根据平均SAI串长来判断车辆排气 工作特性。
依据另一些特征,累加模块可对监测的SAI压力的幅值 及频率进行累加。累加模块可对发动机的质量气流(MAF)进行累加。 运算模块可根据累加MAF来计算出平均MAF。判别模块可根据平均 SAI串长与平均MAF比值来判断工作特性。判别模块可根据判定的工 作特性向驱动器信息显示器输出一个信号。SAI压力模块可对SAI泵 和SAI控制阀之间SAI压力传感器的SAI压力信号进行监测。工作特 性可包括有SAI下游泄漏或阻塞。
从以下描述中将可以了解到其它应用方面。应当理解的 是,文中说明及具体实例仅为阐释之目的,并不意在限制本公开本范 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述附图仅为阐释之目的,绝不意在限制本公开本 范围。
图1为依据本公开本某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 的功能框图,其中该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于检测SAI阀下游故障(如泄 漏且/或阻塞);
图2为依据本教义且用在典型双排V6发动机中的一种发 动机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3为依据本教义的一种典型SAI控制模块的功能框图;
图4为表示基准(无故障)SAI系统初始压力的第一信号 和表示为连接(故障)SAI系统导管的第二信号的对比图;
图5为图4中第一信号(无故障)和第二信号(有故障) 之间累加串长的视图;
图6为图4与图5中第一信号(无故障)与第二信号(有 故障)间实时平均串长的视图;
图7为依据本教义某一实例的配有双SAI输入管70的典 型单排发动机中表示无故障SAI系统的第一信号和表示有故障SAI系 统的第二信号的对比图;
图8为图7所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累加串长的视图;
图9为图7中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实时平均串长的视图;
图10为依据本教义的用于判别SAI阀下游故障的步骤的 典型流程图;
图11为依据本教义某一实施例的平均串长和平均质量气 流(MAF)的对比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37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