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角形断面纤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5876.4 | 申请日: | 200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联泰;萧凯仁;郑淑蕙;角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D01D5/253;D03D15/00;D03D1/02;D04B1/14;D04B2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形 断面 纤维 织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案为前案申请号为“20061011391741”、发明名称为“四角形断面 纤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新颖的纤维、高气密性织物及其制法,特别是一种 四角形纤维的制法及由此种四角形纤维所制成的织物。本发明是由四角形 纤维的紧密排列,而提供一种具有高气密性织物。
背景技术
高气密性织物是广泛应用于衣着类,例如:防水、防风与保暖性布料; 而高气密性织物的产业应用则包括:休闲用品、包装材料、鞋材、传动用 输送带、汽车安全气囊及其它纺织品。一般而言,用于高气密性织物的纤 维须能产生高度致密性以降低纤维间的空隙,进而减少透气性。
传统的人造纤维是具圆形断面纤维,这些纤维在堆栈时,仍有许多空 隙存在于纤维之间,而导致了较高的透气性。因此,为了制成高气密性织 物,必须降低或缩小纤维间的空隙。一般已知技术常于织物表面涂布树脂, 或利用高收缩性纤维编织,来达到减少纤维间空隙的效果;但使用树脂不 仅会产生污染环境等环保问题,也会增加制造织物的成本。另一方面,利 用高收缩性纤维所制造的织物,在进行收缩处理后,如何控制最终的织物 密度或基准重量,也是可能必须克服的一大难题。此外,一般的高收缩性 纤维亦不具备产业应用上所需的抗拉强度。
产业上应用严格条件的气密性织物的例子之一是为汽车安全气囊。汽 车安全气囊除了必须具备低透气度之外,还必须具有尺寸稳定性及耐久 性,以确保安全气囊袋在作用时能持续的高度膨胀;而一般产品的透气度 须在1.0cc/cm2.sec以下,且越小越好。
为了达到可能的最低透气度,设计时必须使纤维间的空隙尽可能达到 最小。而四角形纤维,最好是正方形,是达到此目的最佳的选择。 JP2002-129444及JP2003-183945两篇日本专利,是揭示一扁平纤维及其 由此纤维所制成的气密性织物,但前述纤维却仅具有相对低度的抗拉强 度。再者,于织造的过程中,控制纤维排列方向是必要却棘手的难题。
为改善上述制造高气密度织物的已知技术,研发低成本以及低污染的 高气密性织物的制造方法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由前述可知,制造高气密度织物的先前技术通常会利用涂布树脂的方 法,往往会产生污染环境等环保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新颖的四角形纤维, 其主要目的是由将纤维断面由圆形改变为四角形,以及将具四角形断面的 纤维紧密堆栈成织物,来达到使织物具有超高气密性的目的。而具有四角 形的纤维可以是部分延伸丝(POY)、全延伸丝(FOY)或纺伸丝(SDY)。
利用四角形纤维断面本身的性质,可以最小纤维空隙的排列方式制成 织物,以达到高气密性的目的。此外,该产品是直接使用无污染的涂布方 式,因此,成本也可能较先前技术来的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四角形纤维所制成的织物,可用于制 造安全气囊、安全带、帐棚及其它需要高气密度或高织物密度的商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安全气囊,其是由四角形断面纤 维构成。
其中前述四角形断面纤维为部分延伸丝、全延伸丝或纺伸丝。
其中前述四角形纤维为矩形纤维。
其中前述矩形纤维为正四角形纤维。
其中前述四角形纤维断面的长边与宽边比例为1.0-2.0。
其中前述纤维的原料为一热可塑性高分子。
其中前述热可塑性高分子包括聚醯胺树脂、聚酯、聚烯烃、其共聚物 或混炼物。
其中前述聚醯胺树脂包括尼龙6、尼龙11、尼龙12、尼龙46、尼 龙66、尼龙610、尼龙612、其共聚物或混炼物。
其中前述的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三甲基乙烯对苯二甲酸 酯或聚丁烯对苯二甲酸酯、其它芳香族聚酯与脂肪族聚酯、其共聚物或混 炼物。
其中前述聚烯烃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其共聚物或混炼物。
本发明一种制造前述的安全气囊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由四角形 断面纤维所制得的织物来制造。
其中前述织物的经纬纤维可由单丝纤维或复丝纤维所组成。
其中前述织物的经纬密度为10-500根/英时。
其中前述织物的透气度为0.01-1.5cc/cm2.se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5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行人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可调节的交通工具头部保护装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