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挠式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6071.1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6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光;柯文清;陈嘉伦;萧文欣;吴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红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挠式致动器 | ||
1.一种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振动板,其包括一导电层与一第一驻极体层于该导电层的一第一表面 上,该振动板被设置为可弯曲;以及
至少一第一外壳具有至少一第一可弯曲组件耦合至该第一外壳,其中所述 第一可弯曲组件固定与支持该振动板以提供张力,该第一外壳具有一第一电极 层且位于该第一驻极体层上而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一驻极体层分离,该第一电 极层与一音频信号输入的一第一端耦合,
其中该振动板由该音频信号输入提供的音频信号与该第一外壳反应而产 生声波,该第一外壳为实质上坚硬的,以当该可挠式致动器被弯曲时,限制介 于该第一外壳与该振动板的距离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外 壳包括一些开口以允许声波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外 壳置于该振动板上且一粘着层介于该第一可弯曲组件的一部分与该振动板之 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外 壳通过超音波模压、热模压、真空热压合、机械压合或连续式卷绕工艺置于该 振动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外 壳与该第一可弯曲组件包括一第一可挠层,其由至少一种具可塑性的塑料材料 或复合纤维所制成,并通过控制该处的厚度达成可挠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可挠层的 厚度为约20-100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 二外壳具有至少一第二可弯曲组件耦合至该第二外壳,其中所述第二可弯曲组 件固定与支持该振动板以提供张力,该第二外壳具有一第二电极层且位于该振 动板上,且在该第一驻极体层的相反的一侧而该第二电极层与该振动板分离, 该第二电极层与该音频信号输入的一第二端耦合,其中该振动板由该音频信号 输入提供的音频信号与该第一与第二外壳反应而产生声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 二外壳具有至少一第二可弯曲组件耦合至该第二外壳,其中所述第二可弯曲组 件固定与支持该振动板以提供张力,该第二外壳具有一第二电极层且位于该振 动板上,且在该第一驻极体层的相反的一侧而该第二电极层与该振动板分离, 该第二电极层与一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的一端耦合,其中该振动板由该音频信号 输入及该第二音频信号输入提供的音频信号与该第一及第二外壳反应而产生 声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的 厚度为0.01-1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由金、 银、铝、铜、铬、铂、氧化铟锡、银膏或碳膏所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驻电极层 由氟化乙丙烯、聚四氟乙烯、环烯烃共聚合物、聚氯三氟乙烯、聚(乙烯-四 氟乙烯)、铁氟龙、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树脂、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或全氟烷氧基树脂所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振动板还包括 一第二驻电极层于该导电层的一第二表面上,其中该导电层置于该第一驻电极 层与该第二驻电极层之间以形成一驻电极-金属-驻电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60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