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挠式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6071.1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6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光;柯文清;陈嘉伦;萧文欣;吴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红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挠式致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致动器,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挠式致动器与其制造方 法。
背景技术
在近几年,电子产品持续发展。这些发展已提供了轻、薄、可携及/或小 的组件的设计概念。就这一点而言,已在许多应用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可挠式电 子技术,例如可挠式有机发光二极管(flexible OLED)、可挠式液晶显示器 (flexible LCD)、可挠式电路板(flexible circuit)与可挠式太阳电池(flexible solar cell)。对于可挠式电子的应用,例如可挠式扬声器(flexible speaker),可自其薄 型结构、减轻的重量及/或低制造成本获得益处。
通过将来自音频放大器(audio amplifier)的电子信号转换成机械运动 (mechanical motion),扬声器可产生声音。目前动圈式扬声器(moving coil speaker)被广泛使用,其可自一圆锥体振膜的前与后移动产生声音,而圆锥体 振膜贴附于一线圈线路悬吊于一磁场中或可动地与一磁场耦合。电流流经线圈 可诱导变动磁场(varying magnetic field)环绕线圈。两个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线 圈的相对移动,因此使圆锥体往后或往前移动。而此造成压缩空气或使空气减 压,且因此产生声波。由于结构性限制,较少将动圈式扬声器作为可挠式或做 成薄型结构。
一静电扬声器依照库伦定律(coulomb′s law),同时具有相异或同性的电位 的两个导体可产推或挽力(push or pull force)。交变的推挽静电力可导致振动板 (diaphragm)的振动,因而产生声音。一静电扬声器一般包括两个多孔电极与一 振动板介于电极之间以形成一串联的电容(series of capacitors)。介电材料可将 电极与振动板隔开以提供振动板振动的空间。薄型结构与轻量的振动板使静电 扬声器的瞬时反应(transition response)、于高频的延伸性(e xpansion capability)、 声音流畅度(smoothness of sound)、声音逼真度(acoustic fidelity)与低失真度 (distortion),优于其它形式的扬声器,例如电动(dynamic)、动圈或压电 (piezoelectric)扬声器。
由于结构简单,静电扬声器可被制造成多种尺寸以适应日增的对于小且薄 的电子装置的需要。然而一些静电扬声器需要一直流对直流电源转换器 (DC-DC converter)以提供高压至扬声器。考虑到直流对直流电源转换器的尺 寸、成本与电源消耗,已发展一些驻极体材料来减少或避免直流对直流电源转 换器的需要。
图1显示一驻极体扬声器,其可包括多孔电极110a与110b,电极110a 与110b具有一些孔洞112a与112b于至少具有30%开孔率的各电极上。电极 110a与110b可由金属或覆盖导电层的塑料材料形成。可提供孔洞112a与112b 以允许声波经过。驻极体扬声器可还包括一振动板120,其可包括一导电层 122,其被夹于驻极体层124a与124b之间。驻极体层124a与124b可贮存正 电位或负电位。通过支持构件130a与130b可维持电极110a与110b及振动板 120在适当的地方。组件140a、140b、142a与142b可使用绝缘材料来制成, 且其可用来将振动板120与电极板110a与110b分开以形成为了振动板120的 振动的腔室150a与150b。
在图1的驻极体扬声器的操作中,各信号源160a与160b经由导线162a 与162b可输出一相等且相对的交替信号至电极110a与110b。此信号可导致 在电极110a与110b及驻极体层124a与124b间发展一时变电场(time-varying electric field),而此产生一推挽力。推挽力可导致振动板120振动,所产生的 声波可经过孔洞112a与112b。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挠式致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60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