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8753.6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2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匡海学;王秋红;吕邵娃;杨炳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匡海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28 | 分类号: | A61K36/28;A61P31/04;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费碧华 |
地址: | 150040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叶菊 有效 部位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有效部位提取物,尤其涉及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在治疗细菌及耐药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用途,属于中草药有效部位提取物领域。
背景技术
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Kitam.]又名兔毛蒿、兔子毛、西伯利亚艾菊、疔毒草、惊草、荆草等,是菊科线叶菊属植物。属于非药典收录天然药物。该药是一种清热解毒药,全草均可药用。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镇惊,调经止血的功能。临床上用其治疗传染性高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的治疗,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研究报道不多,对线叶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明确。国内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从中分离并鉴定了挥发油类、数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如张振杰等报道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线叶菊中的挥发油,收率约0.52%,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5.6%。线叶菊水煎液的抗菌作用在内蒙古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有研究报道。从线叶菊中分得三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兔毛蒿素、圣草素和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但都未对线叶菊抗菌的有效部位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线叶菊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尚没有成熟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抑菌消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含有1个有效部位群,包括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兔毛蒿素(filifolin),圣草素(eriodictyol)和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3,6-dimethoxyquercet-agetin),槲皮素(Quercetindihydrate),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等。本发明提取物中包括这5个黄酮化合物在内的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占总提取物重量的60%以上;
本发明线叶菊总黄酮提取物经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UV-HPLC)测定,所含黄酮类各成分占有效部位提取物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兔毛蒿素10.26-20.26%,优选为15.26%;圣草素3.6-7.02%,优选为5.31%;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2.43-5.89%,优选为4.16%;槲皮素6.87-13.47%优选为10.17%;异槲皮苷6.96-13.59%,优选为10.29%。
一种制备上述线叶菊有效部位提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线叶菊用水或乙醇回流提取2~4次,过滤,合并滤液;
b.滤液回收溶剂至线叶菊药材3~6倍的体积,得药液1;
c.将药液1加10~50%乙醇悬浮后,静置;
d.取上清液回收溶剂,得到药液2;
e.将药液2上样到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进行吸附,水洗后,用20%~60%乙醇洗脱,合并洗脱液,浓缩,即得。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提取线叶菊的水或乙醇的重量优选是线叶菊药材重量的5~20倍;所述的回流提取时间优选为每次回流提取1-3小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更优选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对线叶菊进行回流提取,其中,所述的乙醇浓度优选为30~100wt%,更优选为40~80wt%;
步骤c中所述的静置时间可以是12~48小时等;
步骤e中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可选自D101,AB-8,HPD500,HPD300,N KA或H103等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所述的上样优选在流速为每小时1.1~1.3倍柱体积的条件下将药液2上样到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进行吸附;
步骤e中优选用20~40%乙醇进行洗脱,进一步优选用30%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液的流速优选为每小时0.5~0.6倍柱体积。
本发明所述的线叶菊为菊科线叶菊属植物线叶菊[Filifoliumsibiricum(L.)Kitam.]的全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匡海学,未经匡海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