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吊杠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3187.8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B66C1/12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 杰 |
地址: | 116600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 ||
1.多功能吊杠,其特征在于,由主梁(1)、上部吊耳立板(2)、上部吊耳腹板(3)、 下部吊耳无孔立板(4)、下部吊耳有孔立板(5)、加强T型材(6)、横向加强肘板(7)、 横向加强环板(8)、面板(9)、下部吊耳腹板(10)和纵向加强肘板(11)组成;主梁 (1)是长度为17.4m、直径为1200mm的圆管,主梁(1)正上方设置有4只由上部吊 耳立板(2)和上部吊耳腹板(3)焊接构成的上部吊耳,其安全工作负荷为692t;上部 吊耳立板(2)垂直穿透整个主梁(1),上部吊耳腹板(3)是由三块半径分别为450mm、 420mm、400mm的圆形钢板圆心叠加焊接而成,上部吊耳腹板(3)叠加焊接在上部吊 耳立板(2)露于主梁(1)上端部分,上部吊耳中心开设直径为232mm圆孔,即上部吊 耳腹板(3)与上部吊耳立板(2)叠加中心开设直径为232mm圆孔,连接卸扣使用;4 只上部吊耳中心圆孔之间距离分别为3100mm,10550mm,2700mm,位于与主梁(1) 纵向中心线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主梁(1)下部设置12只下部吊耳,分成6对,每个吊 耳的安全工作负荷均为346t,主梁(1)边缘焊接的2对下部吊耳由下部吊耳无孔立板(4) 和下部吊耳腹板(10)焊接构成;下部吊耳无孔立板(4)为不规则梯形结构,上边长 500mm,底边长2450mm,高1200mm,侧边与底边由两个半径为400mm的弧度连接, 以两个半径为400mm的弧度的圆心为圆心,在下部吊耳无孔立板(4)上开设直径为 170mm圆孔,圆孔同样穿过直接叠加焊接在下部吊耳无孔立板(4)上的下部吊耳腹板 (10)上,下部吊耳腹板(10)是由三块半径分别为370mm、340mm、310mm的圆形钢 板圆心叠加焊接而成,每对下部吊耳圆孔中心距离均为1650mm;主梁(1)中间4对下 部吊耳由下部吊耳有孔立板(5)和下部吊耳腹板(10)焊接构成,下部吊耳有孔立板(5) 中心开设直径为1200mm圆孔,主梁(1)嵌入焊接在下部吊耳有孔立板(5)圆孔内, 下部吊耳有孔立板(5)其它结构与下部吊耳无孔立板(4)相同;下部吊耳无孔立板(4) 和下部吊耳有孔立板(5)与上部吊耳立板(2)相垂直,并用面板(9)对下部吊耳无孔 立板(4)和下部吊耳有孔立板(5)进行局部加强;在主梁(1)内部左侧距离中心1415mm、 右侧距离中心1815mm,及主梁(1)内部对应于下部吊耳有孔立板(5)位置设置加强T 型材(6),在主梁(1)外部设置横向加强肘板(7)、横向加强环板(8)和纵向加强肘 板(11);横向加强肘板(7),数量为4块,焊接在左侧距离主梁(1)中心3900mm、 6655mm及右侧距离主梁(1)中心4300mm、6825mm的主梁(1)下部位置;横向加强 环板(8)套在整个主梁(1)上,数量为2块,焊接位置为左侧距离主梁(1)中心7650mm 及右侧距离主梁(1)中心7650mm处;纵向加强肘板(11)位于主梁(1)下部,把横 向加强肘板(7)、横向加强环板(8)、主梁(1)及下部吊耳有孔立板(5)焊接在一起, 数量为6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吊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吊耳使用时,钢丝 绳允许使用范围沿上部吊耳立板(2)方向与水平夹角为60°~120°,钢丝绳与水平夹角为 60°和120°时吊耳受力最大,上部吊耳使用时主要配置“WIDE BODY”G-2160700t卸扣; 下部吊耳使用时,钢丝绳允许使用范围沿着下部吊耳立板方向与垂线成-30°~30°,在-30° 与30°吊耳受力最大,下部吊耳主要配置“WIDE BODY”G-2160400t卸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吊杠,其特征在于,适用于FPSO船大型模块吊装, 最大安全工作负荷为1200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吊杠,其特征在于,能够满足8种吊耳距离不同的 模块吊装使用,具体模块吊耳距离参数为17400mm、14700mm、14300mm、13650mm、 13250mm、11600mm、10550mm和9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31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爆柴油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 下一篇:高含水率竹木条渗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