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菝葜组合物的化学成分分离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8907.X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郭桂秋;姜永涛;魏金钊;徐贝贝;郗光建;翟勇;李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泰环中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11/32 | 分类号: | C07D311/32;C07D311/40;C07H17/07;C07H1/08;A61K36/896;A61P17/0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255049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化学成分 分离 方法 及其 临床 应用 | ||
1.一种从中药菝葜和土茯苓中提取分离二氢山奈酚、二氢山奈酚-L-鼠李糖苷和五羟基二氢黄酮-L-鼠李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主要包括中药菝葜组合物水提浸膏制备,菝葜组合物水提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和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测定:
(1)菝葜组合物水提浸膏制备
中药材菝葜与土茯苓,按1∶1重量比混合,加煎煮量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h,第二、三次各2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1.20/60℃,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55~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7~1.30/60℃的菝葜组合物浸膏,备用;
(2)菝葜组合物水提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
将菝葜组合物的水提浸膏分散在水中呈混悬态,进行乙酸乙酯提取,其重量配比是:
菝葜组合物浸膏∶乙酸乙酯=1∶10;
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提取液浓缩至干,获得菝葜组合物的水提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备用;
(3)对菝葜组合物的水提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测定
分作如下步骤
①拌样
重量比:菝葜组合物浸膏乙酸乙酯提取物重量∶无水硅胶=1∶3
无水硅胶加入到无水乙醇溶解的菝葜组合物浸膏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中,水浴加热,挥干无水乙醇,使菝葜组合物浸膏乙酸乙酯提取物样品吸附在硅胶中,作为总样,备用;
②湿法上柱
初始流动相组成为容量比,乙酸乙酯∶环己烷=1∶3;总样以湿润量的初始流动相拌匀,加入柱径100mm,柱高1000mm的层析柱中;
③室温下梯度洗脱
洗脱速度设置为250ml/0.5h,常压,
开始使用初始流动相,收集洗脱液,分别标号存放;
每250ml收集一瓶,水浴回流浓缩,并点薄层板检查;
至59瓶后换1号流动相:组成为容量比,乙酸乙酯∶环己烷=1∶2;
至133瓶后换2号流动相:组成为容量比,乙酸乙酯∶环己烷=1∶1;
至216瓶后换3号流动相:组成为容量比,乙酸乙酯∶环己烷=2∶1;
至248瓶后换4号流动相:组成为容量比,3号流动相∶95%乙醇=10∶1;
至275瓶后换5号流动相:组成为容量比,3号流动相∶95%乙醇=5∶1;
④结晶
通过薄层层析检测,将成分基本相同的成分合并,其中有41~68号,221~229号和230~238号;
静置后,41~46号洗脱液析出淡黄色晶体,抽滤将固体物质取出,命名为化合物I;
静置后,221~229号洗脱液析出白色粉末状物质,抽滤将固体物质取出,命名为化合物II;
静置后,230~238号析出白色粉末状物质,抽滤将固体物质取出,命名为化合物III;
⑤化合物鉴定
采用理化常数,紫外,红外,氢核磁共振光谱和碳核磁共振光谱,对分离所得化合物分别测定,确定结构,名称;
其中,化合物I为二氢山奈酚;化合物II为二氢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III为3,3,5,5,7-五羟基二氢黄酮3- O-α-L鼠李糖苷 ,
其中3,3,5,5,7-五羟基二氢黄酮3-O-α-L-鼠李糖苷为首次从菝葜中分离得到。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是指银屑颗粒中应用的菝葜和土茯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泰环中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泰环中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890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