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面摩擦系数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1671.5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韩森;郁录平;高巍;阎胜利;徐鸥明;刘洪辉;张翠;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2 | 分类号: | G01N1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申忠才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 摩擦系数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或其它类似构筑物铺面的铺筑、修复用的机器、工具或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路面摩擦系数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准确评价路面抗滑性能,不同国家针对各国的特点开发了一系列摩擦系数测试方法,,诸多的测试方法是否能准确反映车辆轮胎与路面间的实际摩擦性能,且具有可以广泛使用的经济性及实用性,尚需进行试验比较。
目前路面摩擦系数的测试仪器主要分为现场测试仪器和室内摩擦系数测试仪器两大类。现场测试仪器一般有侧向力摩擦系数测试车(SCRIM)、纵向摩擦系数测试车及摆式摩擦仪等。测试车可进行连续测试,不需封闭交通,但其造价高,适用性有限,目前国内拥有数量较少。
摆式摩擦仪既可以用于现场测试,也可用于室内测试。但该测试仪与实际行车状态相差太大,操作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也较大,试验结果的重复性较差。并且为定点测量,现场测试需封闭交通,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均存在很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路面现场摩擦系数测试仪器和室内摩擦系数测试仪器的缺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测数据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的路面摩擦系数测试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后轴承座、机架和限位块,后轴承座上安装有后轴,后轴两端设置有后轮、中部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和扶手轴承座以及后链轮或后皮带轮,扶手轴承座上设置限位板、装有记录控制开关的扶手总成,机架上设装有动态应变仪和无纸记录仪的仪器箱,无纸记录仪通过电缆与速度传感器和记录控制开关连接,动态应变仪通过电缆与记录控制开关相连接,机架前端设装有保险杠的立柱,立柱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张紧机构,立柱下端设装有前轴的前轴承座,前轴承座上设前轴定位机构、装有导电滑环的轴承盖,前轴的右端设前轮、中部设前链轮或前皮带轮和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通过导线与导电滑环相连接,导电滑环通过导线与动态应变仪相连接,前链轮通过链条与后链轮相联或前皮带轮通过皮带与后皮带轮相联,前链轮上设前链轮定位机构。
本发明的前链轮定位机构为:在前链轮上设与前轴活动联接的定位销,与定位销连为一体的定位销导杆外部设置前定位弹簧,定位销导杆安装在与前链轮联接的定位安装座上,定位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定位手柄,定位手柄与定位销导杆连为一体。
本发明的前链轮定位机构的定位安装座的上端径向加工有凹槽,定位手柄的下端径向加工有凸起,定位手柄下端凸起与定位安装座上端的凹槽搭接。
本发明的前轴定位机构与前链轮定位机构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的后链轮为:设置在后轴上的链轮体与至少2个齿数不相同的链盘连成一体,在链轮体上加工有两个径向孔,一个径向孔内设置有堵头和进入后轴外表面的凹槽a或凹槽b或凹槽c内的定位球,定位球与堵头之间设置有后定位弹簧6-3,另一个径向孔内设置内端进入后轴外表面长槽d内的定位螺钉。
本发明的后轴外表面上的凹槽a、凹槽b、凹槽c排列在后轴外表面轴向一条直线上,长槽d位于后轴外表面轴向。
本发明的至少2个齿数不相同的链盘的外径不相同,由小到大排列成塔形。
本发明的扶手总成为:上扶手杆的上端设置有扶手手柄座、下端设置有扶手连接螺母,扶手手柄座上设扶手手柄,扶手连接螺母下端设置与扶手轴承座联接的下扶手杆。
本发明的扶手连接螺母的上端轴向加工有通孔、中部加工有锥形孔;所说的下扶手杆上端为锥形,下扶手杆上端设置在上扶手杆下端的锥形内,上扶手杆下端设置在扶手连接螺母中部的锥形孔内。
本发明的前轮与后轮的外径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5前链轮定位机构18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后链轮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扶手总成1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旋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16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