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化学复合镀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2382.7 | 申请日: | 200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贾永忠;马军;景燕;孙进贺;姚颖;王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8/31 | 分类号: | C23C18/31;C23C18/32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810008***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化学 复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应用领域,涉及一种纳米复合镀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或合金基表面纳米化学复合镀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复合镀是在化学镀溶液中加入硬粒子(即不溶性微粒),使之与化学镀合金共沉积,获得各种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镀层的一种工艺。化学复合镀起步较晚,直到1966年才在实验室制得Ni-P-Al2O3化学复合镀层。最先获得实际应用的化学复合镀层是Ni-P-SiC复合镀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化学复合镀技术在欧美开始发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与化学镀相比较,化学复合镀可以在复杂形状的工件上得到厚度均匀的复合镀层。镀槽中工件放置及转动设计得当,充分保证镀层在镀件表面的均匀分布。化学复合镀层与金属镀层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等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给表面复合镀层技术带来了新的契机。把纳米级的不溶微粒引入复合镀层已成为化学复合镀发展的趋势,也将大大促进对纳米材料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纳米复合镀层能够显著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赋予材料新的性能。例如纳米SiC、Si3N4、AL2O3、金刚石复合的高硬度和耐磨镀层;纳米石墨、聚四氟乙烯(PTFE)、MoS2、(CF)n复合的自润滑镀层;纳米ZrO2复合的高温抗氧化、耐磨镀层;纳米TiO2复合的催化功能镀层以及抗菌镀层等。在纳米粒子复合镀层的研究中,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极易团聚,因此如何获得纳米粒子分散均匀的镀层是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问题,而这与纳米粒子在镀液中分散的均匀性密切相关。
纳米粒子复合镀层的研究中,由于复合镀层包括固体微粒与被还原金属的共同沉积,兼具两者的优点,因此复合镀层具有比单一材料更好的耐磨、耐腐蚀及耐高温性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或合金基表面纳米化学复合镀的方法。
本发明纳米化学复合镀方法,是在金属或合金基体表面实施常规化学镀的同时,在基础镀液中加入在施镀条件下可产生纳米微粒的物质,调节基础镀液的pH值在4.5-7.5,并升温至70-90℃,在搅拌下施镀60-180min,使产生的纳米微粒与被还原的金属离子共同沉积在基体表面;然后将金属或合金基镀件在空气中晾干后,于300-500℃下保温30-60min。
所述金属或合金基体为铁、铜或其合金。
所述基础镀液为与金属或合金基体相适应的常规Ni-P、Co-B或Ni-B-Co。
所述施镀条件下可产生纳米微粒的物质为硅溶胶-水溶液、硅酸乙酯-乙醇溶液、钛酸四丁酯-乙醇溶液、正丙醇锆-乙酰丙酮-正丙醇溶液、三氧化二铝溶胶-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其浓度为0.05-1.25mol/L;当其被加入到施镀液时,可水解产生的纳米微粒的质量浓度为0.5-3g/L;滴加速度为0.8-4mL/min·L。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获得的纳米化学复合镀层在耐腐蚀性、硬度、致密度、耐磨性均优于常规化学复合镀层。
2、本发明在实施常规化学镀的同时,加入硅溶胶-水溶液、硅酸乙酯-乙醇溶液、钛酸四丁酯-乙醇溶液、正丙醇锆-乙酰丙酮-正丙醇溶液、三氧化二铝溶胶-水溶液等物质,在施镀条件下水解获得具有活性的无机氧化物纳米微粒,使得被沉积的金属离子和无机氧化物纳米微粒均匀施镀于基体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在铁基镀件上施镀化学镀层Ni-P和施镀纳米复合镀层Ni-P-纳米SiO2的扫描电镜对比图
a-铁基镀件上施镀化学镀层Ni-P;b-铁基体上施镀纳米复合镀层Ni-P-纳米SiO2
图2为45#中碳钢基体上施镀化学镀层Ni-P和施镀纳米复合镀层Ni-P-纳米SiO2在10%盐酸溶液中浸泡7小时后的扫描电镜对比图。
a-45#中碳钢基体上施镀化学镀层Ni-P;b-45#中碳钢基体上施镀纳米复合镀层Ni-P-纳米SiO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在铁基体上施镀纳米复合镀层Ni-P-纳米SiO2
1、工艺流程:
将铁基镀件除油→清洗→酸洗除锈→清洗→弱酸活化→清洗→施镀→清洗→晾干→保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2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热炉料循环使用装置
- 下一篇:焙烧炉烟气连续净化处理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