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酒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2602.6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文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5204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酒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红薯为原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目前仅作为食品或饲料用,为了扩大红薯的附加值,人们利用红薯制备酒,例如:申请号为:200410044217.9,发明名称为“一种紫色地瓜酒的制作方法”以及申请号为200710067033.8,发明名称为“一种红薯酒的酿造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由于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都有蒸馏这一步骤,这种加工方法得到的成品多数为酒精,所酿造的红薯酒中只掺杂少许红薯的营养成分,很难摄取红薯里面的更多营养成分。
“一种红薯酒的酿造方法”公开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干红薯丝经过蒸桶蒸熟,再将拌好曲的料坯,放在木桶里,扒平后上面复盖一层厚度约1厘米的稻壳,最后再用泥土封密,让料坯发酵96-120小时;把已发酵的料坯,倒在洁净的地上,拌入稻谷壳,翻拌均匀后,炊蒸3小时,由蒸馏器冷凝管滴出的液体即为红薯酒。“一种紫色地瓜酒的制作方法”公开的制备方法包括蒸煮工序、发酵工序、蒸馏熟化工序、浸提工序以及勾兑工序,即首先将地瓜蒸煮后加入曲饼、米麹和软化水进行发酵,再次进行蒸馏,将蒸馏所得液体用熟的紫色地瓜浸提,最后再经过过滤,所得紫色液体用软化水勾兑后即可得到紫色地瓜酒。上述两种制备方法与传统的酒类的制备工艺相比没有实质性的特点,仅仅是对原料进行了替换,而且这种加工工艺对设备要求较高,工作量大和加热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薯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母子;
(2)制作麦芽;
(3)熬制红薯;
(4)将制作好的母子、麦芽与熬制好的红薯混合加工后从而制备出红薯酒。
上述步骤(1)中制备母子包括以下步骤:
1)选优质雌玉米,将选好的雌玉米煮熟,然后将其蒸干;
2)加重量比为1%的酒曲密闭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温度保持在30-40度,待其变甜即可;
3)将发酵好的玉米放入干燥陶罐中,然后密封保存以备用。
上述步骤(2)中制备麦芽包括以下步骤:
1)选优质小麦或稻谷,用清水泡胀,约一天;
2)将泡胀后的小麦或稻谷进行过滤后放入器皿中待其发芽,器皿中保持一定温度与湿度,器皿的温度为20-30度。
3)当小麦或稻谷芽长到1-2厘米,将其分成小块并风干;
4)风干一定程度后,将麦芽或稻谷撕散,用铁锅烘干;
5)将烘干后的麦芽或稻谷捣碎成粉并干燥后保存;
6)过半个月后,观察母子是否变质,若没有变质,以备用,若有变质,查出问题所出的步骤,再按照上述步骤重新制备,直至没有变质为止。
上述步骤(3)中熬制红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含糖量高的优质红薯,放入铁锅中并加重量比为30%-40%的清水;
2)用常温水浸泡重量比为1%-2%的麦芽粉;
3)将红薯加热直至煮烂;
4)暂停加热,将红薯捣烂;
5)加重量比40%-60%的清水,搅拌均匀后再加热,将浊液烧开后即可;
6)停止加热,加入浸泡好的麦芽,搅拌均匀;
7)过1个小时左右,过滤混合液;
8)将滤液放回洗净在干燥的铁锅中蒸煮,根据浓度选择,对其进行加热;
9)停止加热将蒸液冷却到室温;
10)将冷却液放入陶器中密闭保存,温度保持在15-30度;
11)放置一个月左右,达到理想口感后,滤去成品中母子后即形成红薯酒。
上述母子、制作麦芽或稻谷以及红薯的取值范围为:母子10-13kg,麦芽或稻谷0.75-1.25kg,红薯100-175kg。
上述母子、制作麦芽或稻谷以及红薯的具体取值为:母子10kg,麦芽或稻谷1-1.25kg,红薯150kg。
上述母子、制作麦芽或稻谷以及红薯的具体取值为:母子7.5kg,麦芽或稻谷0.75kg,红薯100kg。
上述母子、制作麦芽或稻谷以及红薯的具体取值为:母子12.5kg,麦芽或稻谷1.75kg,红薯175kg。
本发明具有一下优点:
1、减少蒸馏这一工艺,使红薯中的大量营养成分得以保留,使得营养价值比较高。
2、减少工艺后使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掌握,也减轻了加工者的劳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文,未经安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2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脉冲电池活化仪
- 下一篇:不分输入输出的二端口家用电器信号电涌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