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阴极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2653.9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3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宋鹏浩;陈延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1/30 | 分类号: | H01J1/30;H01J9/02;H01J61/067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2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空电子器件及电光源器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阴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冷阴极荧光灯电极的制造中,其玻璃与金属的封接是其关键技术之一,而其封接的关键又是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制造技术。以往氧化膜的生成可采用空气氧化法、湿氢氧化法、水蒸汽氧化法等,但这些方法在对由可伐与杜美丝构成的导丝共同氧化时容易造成在对可伐氧化的同时也对引线杜美丝进行了氧化,造成杜美丝表面脱皮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阴极的制造方法,可有效解决冷阴极荧光灯电极或真空电子器件生产中在对可伐氧化的同时也对引线杜美丝进行氧化,造成杜美丝表面脱皮的难题,使金属与可伐封接中生成的中间氧化膜牢固可靠,有效地保证了金属与玻璃封接的牢固和气密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冷阴极,包括引线1,引线1与可伐2连接,氧化膜5覆盖可伐2的表面,玻珠3封接在可伐2上,可伐2与阴极杯4连接。
一种冷阴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将引线1与可伐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的导丝放入一种含有CO、CO2及空气的混合气体中在500℃~700℃下进行表面氧化,产生氧化膜5,
所述的含有CO、CO2及空气的混合气体,其气体的体积比例为CO:0.5%~5%,CO2:5.5%~20.5%,H2:0.5%~5%,O2:0%~2%,N2其余,其混合气体的露点在+10℃~+50℃之间,
第二步,将氧化过的产品套上玻珠3放入封接炉,使可伐2与玻珠3进行封接,封接炉温度为750℃~900℃,网带速度为50-200mm/分钟,
第三步,将第二步封好玻珠3的产品放入焊接设备中,使可伐2与阴极杯4焊接在一起,制作成冷阴极。
由于可伐2与杜美丝进行同时氧化时,杜美丝不会过度氧化而出现表面脱皮掉渣等不良现象,其最终的产品质量优良;由于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所以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为冷阴极电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一种冷阴极,包括引线1,引线1与可伐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将引线1与可伐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的导丝放入一种含有CO、CO2及空气的混合气体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表面氧化,生产氧化膜5,氧化膜5覆盖可伐2的表面,可伐2与玻珠3封接在一起,可伐2与阴极杯4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本发明所述的冷阴极是冷阴极荧光灯的电子发射元件,将其封装在冷阴极荧光灯中,在外电压的驱动下,冷阴极电极发射电子激发管内气体,产生紫外线照射荧光粉使其发光。
一种冷阴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将引线1与可伐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的导丝放入一种含有CO、CO2及空气的混合气体中在500℃~700℃下进行表面氧化,产生氧化膜5,
所述的含有CO、CO2及空气的混合气体,其气体的体积比例为CO:0.5%~5%,CO2:5.5%~20.5%,H2:0.5%~5%,O2:0%~2%,N2其余,其混合气体的露点在+10℃~+50℃之间,
第二步,将氧化过的产品套上玻珠3放入封接炉,使可伐2与玻珠3进行封接,封接炉温度为750℃~900℃,网带速度为50-200mm/分钟,
第三步,将第二步封好玻珠3的产品放入焊接设备中,使可伐2与阴极杯4焊接在一起,制作成冷阴极。
附图中:1为引线;2为可伐;3为玻珠;4为阴极杯。
下面将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第一步,将引线1与可伐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的导丝放入一种含有CO、CO2及空气的混合气体中在650℃下进行表面氧化,
所述的含有CO、CO2及空气的混合气体,其气体的体积比例为CO:1.0%,CO2:10%,H2:1.0%,其余为N2,其混合气体的露点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26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塑料内衬混凝土管廊
- 下一篇:一种滑动滚动复合轴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