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热轧厂粗轧板坯测宽及对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5107.0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谢向群;张奇迅;盛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B21B38/00;B21B3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热轧 厂粗轧板坯测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热轧厂粗轧板坯测宽及对中方法,属于 轧钢计算机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轧厂的板坯准备进入粗轧机轧制前需要经历以下流程:板坯 从连铸下线到上料辊道进行照核,模型(即标准控制程序)下发板 坯号、钢卷号等一系列证实板坯身份的数据。然后由推钢机将板坯 推入炉内加热及进行炉内跟踪,最后由抽钢机抽出热坯摆放到出料 辊道上准备进行轧制。在此过程中,误输入、热变形等多种原因都 会导致抽出的板坯与预期轧制的板坯不相符合,或实际板坯宽度与 预期不符。然而,模型却按照预期的板坯来料宽度下发粗轧机立辊 的辊缝设定。结果,如实际板坯来料宽度过窄,即明显小于预期的 板坯宽度,则粗轧机立辊将因辊缝过大而起不到轧制作用;如果实 际来料宽度过宽,即明显大于预期的板坯宽度,则容易发生卡钢或 大负荷轧制,使设备受到损伤。至今,类似的问题在各大轧钢厂都 无法避免。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普遍采用以下两种办法:
1、加强炉区管理,依靠人工对每块板坯进行核对。此办法工作量大 而且不可避免仍会出现错误。
2、在粗轧入口处加装宽度计进行测量,以便及时发现错误。此方法 测量精度高,但设备投资成本较高。
据申请人了解,个别热轧厂粗轧入口设置的侧导板具有位置环 控制功能,其位置给定值比来料的宽度大一个预定的偏移量,但这 种侧导板控制只能对板坯起到导向作用,不具有板坯测宽以及保证 板坯对中的功能。
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91108991.8、名称为“侧导引装置控制 方法”的中国专利描述了带钢在进入卷取机前,侧导板的一种短行程 控制方法;申请号为CN00245044.5、名称为“卷取机前液压入口侧导 板”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卷取侧导板的机械结构,以及相应的同步 结构和液压结构。但此两专利文献的技术方案均未针对以上问题,因 此不能解决通过检测校核板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几乎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 借助对轧钢机侧导板控制功能的扩展,实现自动校核实际板坯宽度与 预期值是否相符,同时可以保证板坯自动对中的适用于热轧厂粗轧板 坯测宽及对中方法,从而保证轧钢质量,避免设备受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适用于热轧厂粗轧板坯测宽及对中 方法技术方案为:在安装有计算机控制左、右侧导板的轧钢机上,在 左、右侧导板内侧分别安装信号线输入到计算机的压力传感器,按照 以下步骤对侧导板进行控制:
第一步骤.当板坯进入轧钢机输送轨道后,以预计原始板坯热宽度值 与第一预定偏移量之和作为左、右侧导板等待开口间距,控制左、 右侧导板达到等待位置;
第二步骤.当板坯进入左、右侧导板之间并暂停时,控制左、右侧导 板向轧制中心线方向同步移动,直至接触“拍打”到板坯;
第三步.当左、右侧导板压力传感器传递的相应侧导板与板坯接触压 力均达到预定值时,保持板坯的对中位置,并记录此时左、右侧导 板的实际间距检测值;
第四步骤.以记录下的左、右侧导板实际间距检测值作为板坯实际 宽度测量值,取代预计原始板坯热宽度值,用于作为后续在线控制 依据;
第五步骤.以板坯实际宽度测量值与第二预定偏移量之和作为左、右 侧导板引导开口间距,控制左、右侧导板回退到引导位置。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使得原先仅起导向作用的侧导板具有“拍 打”板坯、保证其对中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探测”器件,准确测 得板坯的实际宽度,避免数据错误导致的误动作,从而在几乎不增加 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显著增强了设备性能,有助于保证轧制质量和设 备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有侧导板测量的轧制成品宽度曲线图。
图3为无侧导板测量的轧制成品宽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对现有安装计算机控制左、右侧导板的轧钢机进行改造 实现,在左、右侧导板内侧分别安装信号线输入到计算机的压力传感 器,计算机按照改造后的步骤对侧导板进行控制,具体控制流程如图 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5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枝状微米银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重金属污染土/泥的超声波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