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衬铝板中空玻璃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7355.9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4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恕波;王贤荣;陈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星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7/00 | 分类号: | C03C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600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衬 中空玻璃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衬铝板中空玻璃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的中空玻璃就是将两片镀膜玻璃通过空心铝框压合在一起,为了符合客户的要求,需在两片镀膜玻璃中间加上铝板,一般是将铝板两面涂上丁基胶,再分别与两片镀膜玻璃相粘帖,这样会使安装的位置不准确,会容易移位,而且对膜面造成划伤,同时,这样大面积的涂胶也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位置准确,不会对膜面造成划伤,节省资源的内衬铝板中空玻璃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内衬铝板中空玻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3~15mm厚的玻璃,用切割机按预定尺寸切割成玻璃片,用磨边机将玻璃片进行磨边,用清洗机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再将玻璃片进行钢化;
B:将钢化后的玻璃片送入镀膜室里镀膜;
C:将镀膜的玻璃去边膜,以4米/分钟的速度进行清洗,将清洗后的进入合片室;
D:将折弯后的空心铝框进行第一次涂胶,将涂好胶的空心铝框放在去过边膜的玻璃片上,并进行定位;
E:在空心铝框内填充干燥剂;
F:沿空心铝框的内侧四边框贴上双面胶,将铝板与空心铝框相粘帖;
G:将空心铝框进行第二次涂胶,将第二片镀膜玻璃片进入清洗机,再进入合片室,进行定位,进入压片机,通过4~6kg压力进行压合;
H:在空心铝框边部上下各打一个小孔,用注射针头通过2~3kg压力进行充气,气体为惰性气体;
I:在空心铝框四周打上6~8mm宽的丁基胶,进行最后的密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安装位置准确,不会对膜面造成划伤,节省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内衬铝板中空玻璃的加工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6mm玻璃,用切割机按预定尺寸切割成玻璃片,用磨边机将玻璃片进行磨边,用清洗机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再将玻璃片进行钢化,将玻璃片进行钢化时,需加温到700℃,再通过改变风压大小先急冷却再慢冷却,直到温度达到50℃;
B:将钢化后的玻璃片送入镀膜室里镀膜;
C:将镀膜的玻璃片去边膜,以4米/分钟的速度进行清洗,将清洗后的进入合片室,合片室的室温为24℃,相对湿度30%;
D:将折弯后的空心铝框进行第一次涂丁基胶,将涂好胶的空心铝框放在去过边膜的玻璃片上,并进行定位;
E:在空心铝框内填充干燥剂;
F:沿空心铝框的内侧四边框贴上双面胶,将铝板与空心铝框相粘帖;
G:将空心铝框进行第二次涂丁基胶,将第二片镀膜玻璃片进入清洗机,再进入合片室(室温和相对湿度与上述一样),进行定位,进入压片机,通过4kg压力进行压合;
H:在空心铝框边部上下各打一个小孔,用注射针头通过2kg压力进行充气,气体为惰性气体;
I:在空心铝框四周打上6mm宽的丁基胶,进行最后的密封。
实施方式二:
A:选择9mm玻璃,用切割机按预定尺寸切割成玻璃片,用磨边机将玻璃片进行磨边,用清洗机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再将玻璃片进行钢化,将玻璃片进行钢化时,需加温到720℃,再通过改变风压大小先急冷却再慢冷却,直到温度达到40℃;
B:将钢化后的玻璃片送入镀膜室里镀膜;
C:将镀膜的玻璃片去边膜,以4米/分钟的速度进行清洗,将清洗后的进入合片室,合片室的室温为26℃,相对湿度28%;
D:将折弯后的空心铝框进行第一次涂丁基胶,将涂好胶的空心铝框放在去过边膜的玻璃片上,并进行定位;
E:在空心铝框内填充干燥剂;
F:沿空心铝框的内侧四边框贴上双面胶,将铝板与空心铝框相粘帖;
G:将空心铝框进行第二次涂丁基胶,将第二片镀膜玻璃片进入清洗机,再进入合片室(室温和相对湿度与上述一样),进行定位,进入压片机,通过6kg压力进行压合;
H:在空心铝框边部上下各打一个小孔,用注射针头通过3kg压力进行充气,气体为惰性气体;
I:在空心铝框四周打上8mm宽的丁基胶,进行最后的密封。
本发明具有安装位置准确,不会对膜面造成划伤,节省资源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星玻璃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星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73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